詩詞典故·遨頭
【出典】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三二《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詩:“藍尾忽驚新火后,遨頭要及浣花前。”作者自注:“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謂之遨頭,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宴于杜子美草堂滄浪亭。傾城皆出,錦繡夾道。自開歲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時。”
【釋義】 宋代成都自正月開歲宴至四月浣花,太守帶頭出游,士女縱觀,稱太守為遨頭。后因用作太守的稱謂。
【例句】 ①羨遨頭、四十已專城,真英妙。(劉克莊《滿江紅·次韻徐使君癸亥燈夕》2618)這里用“遨頭”指稱元宵出游的徐使君(太守)。②越人好事因成俗,擁遨頭、如云士女,山南山北。(劉克莊《賀新郎·題蒲澗寺》2628)這里描寫了廣州士女簇擁著太守,按當地風俗于七月二十五日游玩白云山麓的蒲澗寺的熱鬧情景。③遨頭事,牙旗鐵馬,且還那時鄞府。(吳潛《永遇樂·己未元夕》2751)這里作者回憶自己上一年還在慶元府(治所在鄞縣,故又稱鄞府)任太守時,于元宵節率隊出游的事。
上一篇:典故《跋扈飛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邦之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