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包茅三脊
【出典】 《左傳·僖公四年》:“管仲對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晉·杜預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管子》卷二四《輕重丁》:“管子對曰:‘江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請使天子之吏環封而守之。……號令天下諸侯曰:“諸從天子封于太山禪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為禪籍,不如令者不得從。’……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賀獻者,菁茅之謀也。’”
【釋義】 周天子要求諸侯進貢一種一莖三脊的茅(即菁茅)。包茅即指菁茅,因使菁茅時,需將菁茅包裹起來以便灌酒過濾。管仲責問楚國使臣,有“爾貢包茅不入”語。
【例句】 仙鶴唳,玉芝生,包茅三脊已充庭。(晁端禮《鷓鴣天》[萬國梯航賀太平]438)這里以包茅三脊喻屬國進貢的禮品。
上一篇:典故《八鸞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半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