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酒酣耳熱
【出典】 《文選》卷四二三國魏·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參見“烏烏”條。
【釋義】 西漢楊惲罷官后致書孫會宗自敘飲酒作樂有“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語。曹丕也曾用“酒酣耳熱”描寫飲酒作樂。
【例句】 ①酒酣耳熱,對何須、幽憤裁詩。(辛棄疾《新荷葉·初秋訪悠然》1906)這里用本典表示自我寬解,自得其樂。②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那邊應是說儂時。(辛棄疾《定風波·自和》1958)這里用本典設想同友人分別后追憶今日送別宴飲的情景。③酒酣耳熱惟長嘯。(王邁《賀新郎·送趙伯泳侍郎守溫陵》2521)這里用以敘寫酒宴餞行的情景。
上一篇:典故《酒滴小槽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酒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