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靈光賦
【出典】 三國吳·謝承《后漢書》:“王延壽有雋才,父逸欲作《魯靈光殿賦》,令延壽往錄其狀。延壽因韻之,以簡其父,父曰:‘吾無以加也?!瘯r蔡邕亦有此作,十年不成,見延壽《賦》,遂隱而不出。”(據《蘇軾詩集》卷一七《次韻子由……》詩“先獻魯靈光”句,南宋·施元之注引)《后漢書》卷八○上《文苑傳·王逸傳》:“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也?!友訅?,字文考,有雋才。少游魯國,作《靈光殿賦》。后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延壽所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
【釋義】 《靈光殿賦》為東漢王逸之子延壽(文考)所作。當時為靈光殿作賦的著名文學家蔡邕見此賦,服其高妙,中止了自己的寫作。一說王逸想作靈光殿賦,命子延壽往錄其狀。延壽因韻之并函告家父,逸曰:“吾無以加”,遂不復作。后常用為稱美他人佳作的典故。
【例句】 笑論瓜葛一枰同,看取靈光新賦、有家風。(蘇軾《虞美人·述懷》306)此詞題目又作“送馬中玉”。詞中用王延壽作《靈光殿賦》事,稱美馬中玉的作品,贊揚他繼承了父親的文才。
上一篇:典故《靈光巋然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靈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