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
王充(公元27一約100),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出身“細族孤門”,先祖因從軍有功,受封于會稽郡陽亭,后失去封爵。祖父因躲避仇家,攜家徙居錢塘(今杭州市)。父親王誦亦因與錢塘豪門結怨,再徙浙江上虞定居。早年赴洛陽太學求學,從著名史學家、古文經學家班彪學習。“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后漢書·王充傳》)。曾擔任上虞縣功曹,會稽郡都尉府掾功曹,郡太守五官功曹從事(五官掾)等職,因政見不合,被廢退窮居,以教書為業。
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年屆花甲的王充應刺史董勤之召,到州里任治中(州刺史的助理)。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王充罷州家居。經友人謝夷吾上書朝廷推薦,章帝“特詔公車征,病,不行”。晚景凄苦,“貧無供養,志不娛快”,處境艱難,唯以著書為事。
有《論衡》三十卷傳世。主要闡明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歷史觀,對東漢前期盛行的讖緯鬼神之說予以了有力的抨擊。主張文為世用,反對當時“華而不實,偽而不真”的文風,在文學批評史上有重要地位。《論衡》語言淺顯通俗,接近口語,一反古奧艱深的復古風氣,在漢代散文中獨具特色。
上一篇:揚雄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張衡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