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惺
鐘惺(1574—1624),明代文學家,竟陵派代表人物。字敬伯,一作景伯,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進士,曾任南禮部儀制司主事、祠祭司郎中、福建提學僉事等職。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人詩為《唐詩歸》,隋以前詩為《古詩歸》,一時間,“承家之士,家置一編”,十分風行。于是名滿天下,謂之“竟陵體”。其文學主張與公安派相近,提倡抒寫“性靈”,文隨時變,反對當時風靡一時的前后七子的復古主義,但又以為公安派作品俚俗、輕佻,提出以“幽深孤峭”補救,并且身體力行,抒寫孤僻的情懷與感受,追求形式上的險僻,用怪字,押險韻,有一定特色,但也出現了結屈聱牙、冷僻苦澀的弊病。有《隱秀軒集》。
上一篇:歸有光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張岱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