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元郎太漫
【出典】 《新唐書》卷一四三《元結傳》:“會代宗立,固辭、丐侍親歸樊上。授著作郎。益著書,作《自釋》曰:‘……后家瀼濱,乃自稱浪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顯。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更曰聱叟。……酒徒得此,又曰:‘公之漫其猶聱乎?公守著作,不帶笭箵乎?又浪漫于人間,得非聱齖乎?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叟?!稇?……彼聱叟不羞聱齖于鄰里,吾又安能慚漫浪于人間?取而醉人議,當以漫叟為稱。直荒浪其情性,誕漫其所為,使人知無所存有,無所將待。乃為語曰:‘能帶笭箵,全獨而保生;能學聱齖,保宗而全家。聱也如此,漫乎非邪!’”
【釋義】 漫,放縱自適,不受拘束。唐代宗朝,著作郎元結作《自釋》,談到他得名“漫郎”,是由于“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其后又有人說“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叟”。宋詞中常用此典表現不受拘檢、放浪自適的生活態度。
【例句】 碧洞青崖著雨,紅泉白石生寒。朅來十月九湖山,人笑元郎太漫。(方信孺《西江月·再游龍隱巖,追和陶商翁韻》2312)這里用元結事,表現自己性好無檢束地優游。
上一篇:宋詞典故《元超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元都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