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七娘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和賀方回登月波樓
月光波影寒相向。借團團、與做長壕樣。此老南樓,風流可想。殷勤冰彩隨人上。欲同次道傾家釀。有兵廚、玉盎金波漲。云外歸鴻,煙中飛槳。
【編年】
《至元嘉禾志》卷十七《碑碣》載毛滂《月波樓記》云:“甲午秋九月,秀州修月波樓成,假守毛滂置酒其上。……政和四年十一月日記。”(按此文《東堂集》未收)《全宋詞》收錄賀鑄《□□□·七娘子》一詞,《四印齋所刻詞》本《東山詞》題作“登月波樓”,其詞后自注中所云“擁鼻微吟,捋須遐想”之語皆為毛滂《月波樓記》中句。此詞作于政和四年月波樓成之后,或即為政和五年(1115)秋所作。
【考證】
賀方回,即賀鑄,字方回。月波樓,在嘉禾(今浙江嘉興)。《至元嘉禾志》卷九《樓閣》:“月波樓,在郡治西北二里城上,下瞰金魚池。考證:宋元祐甲午,知州令狐挺立,又一甲午,知州毛滂修樓成,置酒其上,乃為之記云:‘望而見月,其大不過如盤盂然,無有遠近,容光必照。而秀,澤國也,水濱之人,起居飲食與水波接,令狐君乃為此樓,而名月波,意將攬取二者于一樓之上也。’建炎兵火廢圮,乾道己丑,知州李孟堅重修,未落成間,李解綬去,知州徐蕆踵成之,規模湫隘,不及舊日遠矣。”毛滂另有《點絳唇·月波樓中秋作》、《點絳唇·月波樓重九作》等詞。
【附錄】
賀鑄《□□□·七娘子》:□波飛□□□向。□□□、□□□□樣。擁鼻微吟,捋須遐想。□□□□□□上。會須加數□□釀。□□□、□□□□漲。美滿孤帆,輕便雙槳。中分□□□□往。(原注:□□□□寄月波□□□擁鼻微吟,捋須遐想,吾自得□□見招,因采其語賦此詞。)
《至元嘉禾志》卷十七《碑碣》毛滂《月波樓記》:甲午秋九月,秀州修月波樓成,假守毛滂置酒其上。因語坐上客曰:望而見月,其大不過如盤盂,然無有遠近,容光必照。而秀,澤國也,水濱之人,起居飲食與水波接。此二者,秀人咸得而有之。昔令狐君挺乃為此樓,名以月波,意將攬取二者于一樓之上,謂守得籠為己物,時分余光以及賓客。顧不見笑于大方之家邪。是雖繩樞甕牖漁椎之舍,皆可以得二者之勝,寧待此樓而后得之。然葺人升車褰裳,意當高視遠聽,或者登樓四顧,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與波者乎。則其治民猶越人之治病,豈不盡見五臟之癥結邪。令狐君之名是樓,豈有意于此邪。今樓下之池水才尋丈間,亦聊足浴鷗鷺爾。極目野田,無三數里遠。鄭毅夫題詩其上,乃云:“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毅夫之喜夸也如此。雖然,天下孰大,泰山或為小,天下孰小,秋毫或為大。而大小之相去殆出吾方寸間,蓋亦不可以語人矣。故此樓目力所及雖不如毅夫言,倘以為大則窮日月之出入,極江海之泛濫,要當一眼吞之,是豈不近出眉睫之間哉。樓前翠瀲如縈帶,而高柳橫塘,遠入孤村,野花水草,微見幽處。闌干下瞰,煙雨空濛,朝霞暮云,凌亂衣袂,徘徊徙倚,心舒目行,蓋可以散郁滯而忘吾憂也。父老為余言:此樓建于致和之甲午,規模甚陋,亦幾圮而僅支。今又當甲午,一變而壯麗若此。獨恨登覽者有時而老,而此樓固突兀百尺,與光景蟬連俱在也。滂聞而嘆曰:樓雖壯且麗,顧可恃哉。壯當有時而傾撓,麗當有時而漫滅。蒼煙白露,而荊棘之所叢,頹垣斷塹,而狐貍之所家。只使后人來發悲慨爾。今邦人相與出遨而喜甚,徒以有此樓故也。至其人散酒罷,水波月出,余獨擁鼻微吟,捋須遐想,蓋意已超然遺塵埃、出云氣,將不月而明,不波而清,不樓居而高也。吾于此時益得佳處,且將以遺來者,異時有登臨而得余所得者,余雖不及見,意其若見余也。蓋初不以此樓屬于人。政和四年十一月日記。
上一篇:毛滂《七娘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毛滂《憶秦娥》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