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黃庭堅
幼安弟喜作草,攜筆東西家,動輒龍蛇滿壁,草圣之聲欲滿江西,來求法于老夫。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于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譬如木人舞中節拍,人嘆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豫章黃先生文集》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與書法家。他的草書用筆瘦勁婉美,雄放瑰奇,體勢縱橫開闔,遒暢多姿,尤足稱頌。當時有不少晚學后進曾請他傳藝指教,他的妻弟(家弟)幼安亦是其中之一,這篇短文就是當時的題書作答。
妻弟興沖沖地呈上自己的草書作品求取教益,作為姐夫的黃庭堅首先對他的勤書好學的精神予以肯定。同時,在熱情的贊揚與鼓勵中又包含著作者親切的戲謔與調侃,體現了自己與內弟的親密關系。開首三句很簡潔形象地寫出了幼安到處作草的豪興。“動輒”指他揮毫下筆之快,“龍蛇”比喻書法線條之美。其典出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滿壁”形容作品之多。如此敏捷多產,前途當不可限量,所以黃庭堅要戲稱之為“草圣之聲欲滿江西”。作者與幼安均為江西人,說他的書法之名欲滿江西,實暗謂幼安已在向他爭勢挑戰了。“草圣”是古人對草書大家的敬稱,歷史上只有東漢的張芝、唐代的張旭曾獲此譽。黃庭堅以此來稱贊向他求學的幼安,當然是過獎之詞,但也無疑包含著他對晚學后進的獎掖之意。在這樣熱情的鼓勵與親切的戲謔后,作者才正面歸到了向他學書的問題。不過他還要頓一頓。在“草圣之聲欲滿江西”后緊接上“來求法于老夫”,逗出”老夫又豈敢承當”的弦外之音,虛懷謙遜之意又頓時充溢于字里行間。
幼安急于求知的是作書之法,但黃庭堅卻宕開一筆,回答是“老夫之書,本無法也”。這并非是作者過于謙虛,吝于指教,而是表示自己對具體規矩法度的超越,他要向內弟傳授的,乃是作為一個書法家所必具的精神涵養。于是談起自己的創作三昧是“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于胸中”。“緣”即“因緣”,乃佛教術語,“萬緣”此指一切事物。他主張擺脫一切世俗觀念,不執著于任何事物,這就是他書法得心應手、縱橫自如的成功秘訣。他在《道臻師畫墨竹序》一文中亦說:“夫心能不牽于外物,則其天守全,萬物森然出于一鏡,豈待含墨吮筆,磅礴而后為之哉。”至于“不擇筆墨”,也確有其事。他曾用三錢買雞毛筆題書(見黃庭堅《題自書卷后》)。可見,保持自己心胸的澄澈空靈、天然澹泊,是作書之第一要務。正因為黃庭堅是遵循這樣一種書法原則,所以他在揮毫時沒有絲毫的功利意識,也就是“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由此表明他的書法,只是充內形外的個性自然流露,言下之意,世人目他為書法大家,然這與他的初衷是了不關涉的啊!他很形象地將自己的書法比作木偶起舞,人們贊嘆它的舞姿很合乎音樂的節拍,但它本身卻并無取悅于人的動機。通之于書道,無非申明書法三昧首先在于澡雪精神,涵養心胸,忠于自性,不沽名求譽,這確實是離乎具體規矩之上的更高原則,一種無法之法。聯系作者在文章開頭對內弟幼安“攜筆東西家”、“草圣之聲欲滿江西”露才求譽的戲謔褒美。最后一句“幼安然吾言乎”?在作者親切深長的語辭中,是否包含著作者委婉的勸喻?
黃庭堅不僅作書自成一體,而且論書道也脫落蹊徑。這篇短文不僅說理精要中肯,而且筆法搖曳親切、情意兼勝,無疑是山谷短札中的上品。
上一篇:《書憲(十之配)·〔明〕吳從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書嵇叔夜詩與侄榎·〔北宋〕黃庭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