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陸樹聲
墨以陳為貴,余所蓄二墨,形制古雅,當是佳品。獨余不善書,未經磨試;然余惟不善書也,故墨能久存。昔東坡謂:呂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墨汁小啜之。余無啜墨之量,惟手摩香澤,足一賞也。
——《清暑筆談》
此文既不談制墨,也不談用墨,而只談賞墨。墨為文房四寶之一。古人喜書,墨于書不可或缺,所以是寶。但是,鐘愛得如呂、陸二君以眼、舌、鼻賞之,似不可思議。其實說怪也不怪,至少陸樹聲的墨“古雅”可觀,“香澤”可嗅,賞一賞也無妨;至于說到“墨”于才學修養至關重要,當然也并不勉強,譬如今人常用“胸無點墨”來形容無知鄙陋之輩——能說墨不是寶嗎?
誠然,呂行甫既不能書,即使大喝墨汁,同樣不能書。不過,倘使不知墨,不識墨,呂君斷不會愛到“小啜之”的程度。墨由煙煤與膠合成,以徽州出產的最負盛名,呂、陸二君之所藏,必為徽墨無疑。古人制墨、用墨非常講究,東坡還說過:“光而不黑,索然無神氣,亦復安用?”可見不僅講究光,而且講究色,藏墨者顯然還講究形狀及制作時期。
收藏本為了占有和欣賞,占有何物欣賞何物則可顯示收藏者的才識和趣味。拿藏書來說,煌煌巨著擱于書架,不僅可隨時翻閱賞讀,而且滿室生輝,頗可顯示主人的修養。今人與古人一樣愛收藏,只是今人除書籍、書畫、古玩外,還收藏郵票、火柴盒、香煙盒、名勝游覽券、各國紙幣和硬幣,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其動機與意義除占有和欣賞外,自然也添了不少,如某些收藏物或可帶來的商業價值,足以叫收藏者倍加珍愛,與古人畢竟有所不同。
不過不管怎么說,收藏物必是收藏人的心愛之物,是收藏人的寶物,古今一樣。墨若非古人文房之寶,這等煤膠合成的黑物,其形、其味、其香再怎么悅人感官,也不會受呂、陸二君垂愛如此。古人愛墨,此二君可算是典型了,算得上“墨癡”。
上一篇:《品山堂魚宕·〔明〕張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墨池記·〔北宋〕曾鞏》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