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二)類名言賞析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勞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馳騁而不既乎?是故面氣者,人之華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面氣能專于五藏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則耳目清,聽視達(dá)矣。耳目清,聽視達(dá),謂之明,五藏能屬于心而無乖,則志勝而行不僻矣。志勝而行之不僻,則精神盛而氣不散矣。精神盛而氣不散則理,理則均,均則通,通則神,神則以視無不見,以聽無不聞也,以為無不成也,是故憂患不能入也,而邪氣不能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與翻譯
注釋 既: 止息。乖: 差錯。志: 悖逆之志, (bei):通“悖”。襲: 入。
句意 人的耳目怎么能長久勞碌而不止呢? 人的精神怎么能長久馳騁而止息呢?所以血?dú)狻⑽迮K, 是人的精華, 如果血?dú)饽軐R贿\(yùn)行于五臟而不外運(yùn), 那么胸腹飽足而貪欲減少了, 胸腹?jié)M足而貪欲減少就會耳目清亮, 聽視通達(dá)了; 耳目清亮, 聽視通達(dá)叫做明徹, 五臟能服從于心而沒有差錯就會使悖志不行,行為不偏;悖志不行,行為不偏就會使精神強(qiáng)盛而且精氣不散;精神強(qiáng)盛、精氣不散就安定。安定就通暢,通暢就有神,有神就能視無不見,聽無不聞,做無不成了。所以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侵。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勞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馳騁而不既乎?是故面氣者,人之華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面氣能專于五藏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則耳目清,聽視達(dá)矣。耳目清,聽視達(dá),謂之明,五藏能屬于心而無乖,則志勝而行不僻矣。志勝而行之不僻,則精神盛而氣不散矣。精神盛而氣不散則理,理則均,均則通,通則神,神則以視無不見,以聽無不聞也,以為無不成也,是故憂患不能入也,而邪氣不能襲。》出自:《淮南子· 精神訓(xùn)》
上一篇:《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fā)瘖,驚怖為狂.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通而不變,靜之至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不與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則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內(nèi)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廢,中能得之,則外能收之,中之得則五藏寧,思慮平,筋力勁強(qiáng),耳目聰明,疏達(dá)而不悖,堅(jiān)強(qiáng)而不鞼,無所大過而無所不逮,處小而不逼,處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
下一篇:《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而氣志者,五藏之使候也.耳目淫于聲色之樂,則五藏?fù)u動而不定矣.五藏?fù)u動而不定,則血?dú)馓鲜幎恍菀?血?dú)馓鲜幎恍?則精神馳騁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馳騁于外而不守,則禍福之至,雖如丘山無由識之矣.使耳目精神玄達(dá)而無誘慕,氣志虛靜恬愉而省嗜欲,五藏定寧充盈而不泄,精神內(nèi)守形骸而不外越,則望于往世之前,而視于來事之后,猶未足為也,豈直禍福之間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