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人工:素材與加工
自然與人工:素材與加工。所有的美都需要修飾,即使再完美,如果沒有能工巧匠加以雕琢也會變得粗糙野蠻。人的力量可以彌補短處,也能使長處更加美好。天工常常在我們最需要它時令我們失望,于是我們只好退而去求人工。如果沒有人工的陶冶,再好的稟性也會變得粗俗。缺乏文化熏陶的完美只能是半成品。如果沒有人工修飾,任何人都有顯得粗野的一面。因此,盡善盡美需要人為的修飾。
關于生逢其時的人
關于生逢其時的人。真正能叱咤風云的人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這些人并非個個都能生逢其時,有的即使生逢其時也未必能因時而動。有的人本來應該生在更好的時代,因為善良美好并非總有好的結果。萬事發生都有它的時機,優秀的人有時遇到時機也會把握不住。但人的智慧畢竟有一個優點,就是它是永恒的。即使現在不是它最好的時光,總會有一天,時機到了,它就會熠熠生輝。
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好運是有規律的,對于智者來說,并非事事都靠機遇。運氣要借助努力才能發揮作用。有的人滿懷信心,在好運之門前徘徊,坐等好運來臨;有的人則做得更好,審慎而大膽地邁入好運之門,他們憑借超人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與運氣周旋,最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但真正的哲學家卻只有一種行動:依靠美德和謹慎,因為好運與厄運常常取決于我們是謹慎小心還是魯莽行事。
要剛正不阿
要剛正不阿。要堅定不移地和正義為伍,絕不要因為意氣用事或害怕淫威而誤入歧途。可哪里有這樣剛正不阿的榜樣式人物呢?毫不茍且的正直之人幾乎屈指可數。大家都在贊揚這種品德,卻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即使有人勇于實踐,但一有危難便知難而退。危難當頭,虛偽者將它拋棄,政客們將它改頭換面。堅守正義,就得不怕丟掉友誼、權力甚至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人寧愿不要這種品德。那些狡猾之人總是振振有詞、巧舌如簧,大談什么“要為大局著想”“要為安全著想”等,而真正的誠實無欺者總把欺騙看成是一種背信棄義,情愿做剛正不阿的人而不愿做所謂的聰明人,所以他們總是和真理站在一起。即使他們拋棄了某一個群體,也不是因為他們變化無常,恰恰是因為他人拋棄了真理。
心屬精英,口隨大眾
心屬精英,口隨大眾。眾怒難犯,法不責眾——想要逆大眾之意而動很難,而且危機重重,只有蘇格拉底敢冒這樣的風險。一味地認為只有自己的意見高明,就會被別人認為是侮辱,因為這意味著你在暗示別人的觀點是錯的。如果你批評了別人,相當于那些稱贊了他人的人也被你否定,無論屬于哪種情況,都會使你同時受到兩邊的討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卑劣的欺詐行為卻最常見。你不能根據人們在大庭廣眾之中說的話來判斷他們究竟是不是明智。公共場合下的人往往不會說真心話,只是在迎合大眾而已,他私下很可能對這種口是心非的人深惡痛絕。有智慧的人能避免被別人反駁,也能避免反駁別人——他本來可以去責難,但絕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中這樣做。人的思想是生而自由的,不能也不應該隨意或貿然受到侵犯。因此,有智慧的人總是默然靜處,除非遇到通情達理的人,否則絕不輕易流露反駁之意。
控制你的反感情緒
控制你的反感情緒。有時,我們會本能地討厭某些人,這種厭惡的心理甚至在我們尚未認識到別人的優點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有時候,這種卑劣的、情不自禁的反感指向某些杰出人物。對于這種情緒,一定要小心地加以克制。厭惡杰出人物是最損自己人格的,就像贊揚英雄人物能讓我們變得崇高一樣,厭惡他們也會讓我們變得非常可恥。(箴言46)
啟發別人的心智,勝過幫助他回憶
啟發別人的心智,勝過幫助他回憶。因為前者需要智力,而后者只需要記憶力。有的人在時機成熟時沒有做應該做的事,僅僅是因為他們一時忘了此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朋友,你應該提醒他們看清楚事物的利弊,有時則應該為他們出謀劃策,指出利害得失。善于審時度勢,是一種極其偉大的才能,一旦缺乏這種才能,必定會失掉許多成功的機遇。如果你有見事之明,就應該為他人指點迷津。如果你缺乏見事之明,就應該主動尋找這種智慧。為人指點迷津須謹慎小心,而后者則應該主動、急切。為人指點迷津時,點到即止就可以了。如果指迷者本身有涉險之虞,則要更加注意技巧。剛開始的時候,暗示就夠了;如果還不夠,最好的辦法就是開誠布公。如果對方對你的啟發仍然不以為然,那么你就要以高超的技巧獲得他的贊同。在大多數情況下,之所以得不到某些東西,是因為你沒有找到恰當的方法去追求那些東西。
在博聞多識方面要謹慎
在博聞多識方面要謹慎。人生一世,能夠親歷親見之事畢竟有限,更多的是靠其他人提供信息。但是,我們的雙耳所聽到的多數都是謊言,而不是真相。大多數情況下,獲得真相往往有賴于親眼所見,很少依賴親耳所聞。通過耳聞所獲得的真相,很少是絕對貨真價實的。如果是來自遠方的所謂真相,則更加不可靠了,因為其中一定會混入傳播者的主觀情緒。而這種情緒只要作用于事物,必會多一層顏色,使事情變得好或者壞,從而也使我們偏向于某種印象。所以,當它來自那些高唱贊歌之人時,我們要多加留意;當它來自批評之人時,更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一定要識破他的居心所在,他的立場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要謹防虛偽不實的人與平時經常犯錯誤的人。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超凡的智慧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超凡的智慧。一盎司的智慧就能抵得上一磅的小聰明,這是言行舉止首要的、最高的準則。你的社會地位越高,職責就越多,就越要遵守這條準則。這也是唯一穩妥的辦法,盡管未必能贏得掌聲。因擁有智慧而獲得聲譽,是你能贏得的最高贊譽。如果你的智慧讓智者感到滿意,那就成功了一半,因為他的肯定幾乎就等于成功的試金石。
保持人們對你的期望
保持人們對你的期望。不斷地培養人們對你的期待之情,并讓這種期望越來越多。要讓人們對你的偉大業績贊美,從而盼望你有更偉大的業績。不要一開始就用完你的全部運氣,要隱瞞你的力量和知識,你才能慢慢地向成功前進——這需要高明的訣竅。
真相與表象
真相與表象。世間的萬事萬物,其表象與真相往往大相徑庭。很少有人能透過表象看本質,大多數只滿足于浮光掠影的表象。想要做正人君子,但臉上又兇相畢露,怎能做得成呢?
急流勇退
急流勇退。有智慧的人信奉這樣一句格言:在被拋棄之前,自己先舍棄。哪怕是你的末日,你也應該取得這場勝利。要像太陽那樣,在最耀眼的時刻隱沒在云彩之后,不但會讓人無法察覺到日薄西山,還常常會讓人心生疑惑:太陽究竟落了還是沒落?你應該及早抽身,以免因厄運的到來而精神崩潰。不要等到人們對你冷言冷語,對你避之唯恐不及時再去后悔。當你聲名不再時,他們會把你活埋,讓你飲恨余生。有智慧的馴馬師都知道什么時候該讓一匹賽馬退役,他們不會坐等它在比賽中途頹然倒下而成為眾人的笑柄。有智慧的美人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砸碎她的鏡子,以免等到人老珠黃、無法接受鏡中真實的自己時,悔之晚矣。
不要老記著別人的過失
不要老記著別人的過失。要記住,在你總是宣揚他人惡名的同時,自己也必將聲名狼藉。有的人為了給自己開脫或洗刷罪名,喜歡嘲笑或利用他人的過錯,以此減輕自己的罪責,這實在是愚不可及。這種人就像是藏污納垢的陰溝,臭不可聞。而執著于此道的人,就好比是在挖臭水坑,挖得越深,就越是滿身臭泥。人無完人,不是來自遺傳就是來自后天的習染。除非你默默無聞,否則過錯難免為人所知。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會對別人的過失津津樂道,因為那只會使自己變成臭氣熏天、招搖過市的污點記錄簿。
加倍儲存你的生命必需品
加倍儲存你的生命必需品。你將得到更加豐富的人生。絕不輕易將自己局限于一種資源中,或者試圖依賴某一種事物,越是珍稀或優秀的資源,越不要去試圖局限或依賴。任何一種有價值的東西,尤其是利益、恩賜、興趣等,都理應加倍儲存。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世間最變幻無常的,莫過于我們薄弱的意志,以及依賴于意志而存在的事物。俗話說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一個偉大的生活法則是:加倍積累能給你帶來幸福的利益。這就像為什么上帝讓人類的手和腳都成雙成對一樣,因為手腳是人類最突出、最重要的器官。我們也應以人力加倍儲藏我們所依賴的事物。
退避三舍,以求最后的勝利
退避三舍,以求最后的勝利。這個謀略可幫你達成很多心愿。即使是關于“天堂”“地獄”這種上帝管屬之事,基督教的牧師們也竭力推薦這條神賜的錦囊妙計。通過主動示弱來進行掩飾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你的主動退讓,往往能輕易掌握他人的意志。你的這種表現能讓他感覺到成就感和勝利的滋味,而同時,你也為自己的利益開辟了道路。做任何事,切忌本末倒置,慌張混亂,不加掩飾就前進則是在冒風險。以此類推,跟對張口就說“不”的人交往,上上之策是先掩蓋自己的意圖,絕不使他們感到說“是”有什么困難,特別是當你已察覺到他們的抵制時更是如此。這則箴言可與那些有關隱藏意圖的準則相提并論,并且同樣屬于精妙、細微的高超技巧。
幸運與不幸都是上帝的安排,勿濫施你的同情
幸運與不幸都是上帝的安排,勿濫施你的同情。對某些人來說不幸的事,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幸運的。如果沒有一些人的不幸做堆積,那另一些人的幸運從何而來?不幸常常會贏得人們的同情,人們想通過無用的寬慰來撫平命運在別人身上留下的傷痕,但這根本就是徒勞的。被人們討厭的人突然成了大家同情的對象,他的不幸反而使人們把對他的仇視變成了憐憫。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是要明白命運之神洗牌的奧妙。有的人喜歡專門同情不幸的人:一旦有人遭遇不幸,他們便將不幸者聚集在身邊;而一旦不幸者否極泰來,他們則避而遠之。人們往往把這種行為稱為一種內心的高貴,但這并非高明的處世智慧。
不要讓自己過于匆忙
不要讓自己過于匆忙。真正懂得如何處理事物的人,就一定會懂得如何從中享受樂趣。人生最悲哀的是:人活著,運氣卻沒了。許多人每天行色匆匆,經歷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卻沒有及時享受,待到路途已遠,才回過頭來祈禱時光倒流。對于他們來說,光陰消逝如行云。他們就像是被生活駕馭的馬車,以急不可待的性情,驅使自己奮蹄疾馳,恨不得在一天里就得到一生也難以汲取的養料。他們總以為成功在望,所以提前耗盡了精力。由于他們心急,結果往往欲速則不達。即使是追求知識,也應把握好尺度,否則容易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生命是長久的,好運只是一時的。行動要迅速,但享受則要慢慢體會。因為大家都知道:完成工作之后,就可以慢慢享受;而享受過后,后悔就接踵而至。
不要太固執
不要太固執。蠢人往往很固執,反過來說也成立——固執的人都是蠢人。他們的判斷越是錯誤,他們越是執迷不悟。其實,即使你的觀點是正確的,做些讓步又何妨:人們最終將會承認你是對的,并會因為你的讓步而稱道你的優雅風度。否則,固執給你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因為你堅持維護的不是真理,而是粗暴無理,這種損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有的人腦袋跟榆木似的,頑固得不可救藥,根本無法說服。固執一旦與想入非非聯系在一起,那就結成永遠的愚蠢同盟。很多時候,你的堅定要表現在意志上,但做判斷時卻不要太執著。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即你不能一退再退,一旦在判斷上讓步,在行動上就絕不可猶豫,否則將導致雙重損失。
要懂得怎樣易地而居
要懂得怎樣易地而居。有的國家的人,只有在異地才能獲得世人尊重,而后名揚于世,身居高位的人更是如此。他的祖國對待他,就好像繼母對兒子那樣:妒忌之心植根于出生之地,并凌駕于萬物之上,使他的同胞只記得開始時的卑微,而忽視了日后的偉大。微小如針線的物品,從世界這端飄游到那端,其價值也會提高;來自遠方的一顆玻璃珠子甚至可以讓人們為之放棄鉆石放棄鉆石:歐洲人在新大陸探險時,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來自外地的舶來品受到人們的推崇,一方面是因為它來自遠方,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品質完美。有些人在自己國度受盡白眼,在外地卻能舉世聞名,同時贏得同胞與外國人的尊敬:受到同胞的尊敬,是因為同胞們只能從遠處遙望他;受到外國人尊敬,是因為他來自遠方。就好比森林里的一段樹干不會受到珍視,但一旦做成雕像放在祭壇上,則人人都會頂禮膜拜。
天堂里萬般皆樂,地獄中一切皆苦
天堂里萬般皆樂,地獄中一切皆苦,而介于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就是人間,人間則苦樂兼具。既然人間居于兩個極端之間,自然也要承受兩個極端賦予我們的全部饋贈:人生禍福無常,你不可能永遠幸福,也不可能終身受苦。這個世界本來是空的,毫無價值可言,只是因為有了天堂在上,才使得我們的生命有意義。處世之法,要以淡泊之心看待世事的冷暖浮沉。有智慧的人往往淡然處世,得失順其自然。人生猶如一場戲,有開幕自有閉幕,但聰明人往往會擁有一個好的結局。
謹防隱瞞自己意圖的人
謹防隱瞞自己意圖的人。狡猾之人善于先分散對手的注意力,然后對其進行打擊。因為人的注意力一旦分散,便很容易喪失警惕。那些圖謀不軌的人常常故意隱藏他們的真實意圖,比如他們要爭第一,卻假裝甘居第二,待到人們不注意時,他們便發起沖鋒,總能在最后關頭取勝。因此,我們要常懷防備之心,謹防那些圖謀不軌的人,尤其當他們的真實目的深藏不露時,更須加倍警惕,并力爭早日識破。謹慎小心之人總能識破他們的陰謀詭計,并明白他們借以達到目的的手段:他們為了陰謀能最終得逞,往往聲東擊西,口蜜腹劍。假如他們口里說讓步,你切不可輕信。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明白,你早已識破他們的花招。
用不上力量,就用謀略
用不上力量,就用謀略。跟隨時代潮流的目的不是為了順應潮流,而是為了引導潮流。如果你實現了你的愿望,名聲就不會受損。如果你力量不足以取勝,不妨施以巧計。所謂此路不通,另走旁路:或者憑勇氣開辟光明大道,或者用巧計開辟捷徑。與蠻力相比較,巧計的勝算更大;與力量相搏,謀略勝出率更高。如果難以如愿以償,便會遭到人們的白眼。
客觀看待事物的正面與反面
客觀看待事物的正面與反面。即使事情的發展脫離了預期的軌道,也不要驚慌失措。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一把鋒利的刀,如果你去抓刀刃必然會受到傷害;如果你抓住了刀柄,它則成了護身的利器。因此,要多看事情有利的一面,這樣很多痛苦煩惱的事就變成了快樂的事。把同一件物品放在陽光下,只要換一換角度,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事情總有正反兩面,是福是禍就看你能否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所以不妨從有利的角度去看,千萬別混淆了好與壞。這就是為什么面對同一件事情,有些人能從中找到滿足,而有些人卻總是因此感到悲哀。在幸運女神離開你時,這條法則能有力地保護你:它適應于任何時代,任何環境。
睜眼要及時,出名要趁早
睜眼要及時,出名要趁早。不是所有看到的人都睜開了眼睛,也不是所有睜開了眼睛的人都看得見。醒悟太遲帶來的不是平安,而是悔恨。有些人在什么都沒有之后,才想到要睜眼去看;有的人醒悟太晚,結果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財物。讓一個缺乏意志的人去相信理解力是困難的,而讓一個沒有理解力的人去擁有意志則更難。人們要像路遇盲人一樣避開他們,因為他們對忠告充耳不聞,對事實視而不見。他們之所以這樣,有時只是想顯得與眾不同,而且還常常有人以此為榮。對于一匹馬來說,有一個瞎了眼睛的主人是不幸的,因為主人永遠也不會把它擦得光潔漂亮。
不要熱衷于新鮮事物
不要熱衷于新鮮事物。有些人喜歡推崇新事物,習慣跟著流行的新觀念走,最后走到了荒誕的極端。他們的觀念和理智就像是蠟制品:無論什么樣的新消息,在他們心中留下烙印的同時,還把以前的一切一筆勾銷。這樣的人就像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他們容易被洗腦,任何人都能用自己的顏料將他們涂成想要的色彩,他們永遠都不會是可靠的朋友。他們的判斷和情感不停變換,他們的意志和判斷力不停地搖擺,一會兒傾斜到這邊,一會兒傾斜到那邊。
不要在生命即將終止時才開始你的人生
不要在生命即將終止時才開始你的人生。有些人奉行先享樂后吃苦的人生態度,他們往往是虛度半生后才開始努力,結果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光陰要早早珍惜,應該先做最重要的事,然后再做那些次重要的事,最后才是那些瑣事。有些人還沒有開始戰斗,就準備慶祝成功;有些人則先做那些不重要的事,而把那些能帶來名譽和成就的事都留到生命的最后才去做;還有些人到了老年,才剛剛想起要積累點財富。無論求知與生活,都需要有正確的方法。
何時該反向理解別人的話
何時該反向理解別人的話?就是當別人懷著惡意與我們說話的時候,有些人最喜愛顛倒是非,常把黑說成白,常把“是”說成“不是”。所以,當他們批評某事時,其實相當于對此事評價很高,只是由于妒忌才惡意貶低。他們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就先貶低它。因此,并非所有的贊揚都是實事求是——有些人為了避免稱贊美好的事物,就故意去贊揚丑惡的事物。有些人覺得誰都不壞,那實際上說明他覺得誰都不好。
擅長運用人的手段
擅長運用人的手段。運用人道時,宛如神道不存在。體察神道時,宛如人道不存在。一位大師指耶穌會創始人伊納爵·羅耀拉,西班牙人,圣人之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激烈反對者。曾立下如此精湛的法則。對此應當理會其中深意,無須多評論。
勿以惡小而輕之
勿以惡小而輕之。不要忽視小惡,因為禍不單行,禍患常常是接踵而來,幸福也是如此。幸運喜歡往福多的地方跑,不幸通常往禍多的地方聚。所以,人們都想逃避不幸,而去擁抱幸福。甚至頭腦簡單的鴿子,也懂得要朝最白的墻壁方向飛。不幸的人一無所有:他沒有自己,沒有運氣,也得不到任何慰藉。千萬不要觸碰厄運之神,讓她繼續酣睡。一個小惡讓你跌倒一次,這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因為不幸一旦開始,隨后更大的不幸就會接踵而來,你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不過,沒有人能永遠幸運,厄運也有不徹底的時候。對命運的各種安排,好的、壞的,應以平常心待之。
上一篇:《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