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戰國時魏國大將樂羊子帶兵攻打中山國。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王烹了他的兒子把肉給他吃,樂羊子吃了。但魏國卻認為他忍心吃自己兒子的肉,那誰的肉他都能吃。凱旋后,魏王賞了他的功而懷疑他的心。孟孫出獵捉到一只小鹿。交給秦西巴帶回。秦西巴看到母鹿隨在后面哀鳴,心里不忍,就把小鹿放了。孟孫大怒,把秦西巴攆走了。不久,又把他召了回來當兒子的老師。并說,他對小鹿都有不忍之心,對我的兒子能不好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巧詐:巧妙的機詐。拙誠:樸實的赤誠。引文最后兩句說:樂羊子有戰功但卻受到懷疑,因為他巧詐。秦西巴因放小鹿而有罪,但得到的是更大的信任,因為他拙誠。告訴人們不要巧詐。
上一篇:《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