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下》:“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讀《尚書·武成》一篇,武王伐紂時,流的血漂起了盾牌。孟子認為武王是大仁的人,紂是大虐的人,大仁的人打大虐的人,應該是一戰即勝,何至流那么多的血呢?因而發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想法。本條是說:書都不免有不得當之處,完全相信書上的話,那就還不如沒有書。這是告訴人讀書要分析,要明辨,不要盲目地讀書、信書。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讀《尚書·武成》一篇,武王伐紂時,流的血漂起了盾牌。孟子認為武王是大仁的人,紂是大虐的人,大仁的人打大虐的人,應該是一戰即勝,何至流那么多的血呢?因而發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想法。本條是說:書都不免有不得當之處,完全相信書上的話,那就還不如沒有書。這是告訴人讀書要分析,要明辨,不要盲目地讀書、信書。
上一篇:《尺澤之鯢,豈能與鯤魚量江海之大哉!》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