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向《說苑·建本》記載: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了,想讀書,恐怕已經年暮了。師曠說,暮,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本篇是師曠勸晉平公讀書。他認為少年、壯年、老年雖然精力不等,但學總比不學好。本句是說,少年時學習,像初出的陽光,前景無限。陽:光。
漢·劉向《說苑·建本》記載: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了,想讀書,恐怕已經年暮了。師曠說,暮,為什么不點上蠟燭呢?“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本篇是師曠勸晉平公讀書。他認為少年、壯年、老年雖然精力不等,但學總比不學好。本句是說,少年時學習,像初出的陽光,前景無限。陽:光。
上一篇:《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