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內(nèi)有光武帝劉秀《勞馮異詔》:“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的詔書是對馮異的嘉獎。大意是:馮異開始雖然在回溪戰(zhàn)敗,但最后卻能在澠池大勝。可以說是開頭失利,最后大獲全勝。東隅:日出之地,指早晨,也喻指年輕時期。桑榆:日落之地,指傍晚,也喻指晚年。這兩句后多指年輕時荒廢了的,到晚年時努力收回。也指開始時沒做好,最后想法找補(bǔ)回來。
同義語:東隅已失,桑榆非晚。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內(nèi)有光武帝劉秀《勞馮異詔》:“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的詔書是對馮異的嘉獎。大意是:馮異開始雖然在回溪戰(zhàn)敗,但最后卻能在澠池大勝。可以說是開頭失利,最后大獲全勝。東隅:日出之地,指早晨,也喻指年輕時期。桑榆:日落之地,指傍晚,也喻指晚年。這兩句后多指年輕時荒廢了的,到晚年時努力收回。也指開始時沒做好,最后想法找補(bǔ)回來。
同義語:東隅已失,桑榆非晚。
上一篇:《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