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云變古今
【本書體例】
【原文】: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 …………………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原文作者】:杜甫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八,中華書局1979年版2479頁。
【詩話】:
0509 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后,嘗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為杰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宋葉少蘊《石林詩話》卷下)
注:“五更”句為杜甫《閣夜》詩句,詩見名句〔201〕。
0510 七言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1),“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2),“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3),字中化境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4),“二儀清濁還高下,三伏炎蒸定有無”(5),“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6),“絕壁過云開錦繡,疏松隔水奏笙簧”(7),句中化境也;“昆明池水”,(8)“風急天高”(9),“老去悲秋”(10),“霜黃碧梧”(11),篇中化境也。(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
0511 太白“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12),子美“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乃是鋪張明皇幸蜀微意,似宋人“直把杭州作汴州”(13)語意。不知者只以壯麗目之,且截去上二字作對聯書者,真可笑也。(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初集)
0512 《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裝一轉:“萬方多難此登臨,花近高樓傷客心。”便是平調。此秘決也。(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一百五十九)
0513 高氏棅曰:“七言律詩,盛唐作者不多,而聲調最遠,品格最高。崔顥、賈至、王維、岑參各極其妙,李頎、高適當于并驅。少陵七言律法,獨異諸家,篇什亦盛,如《秋興》諸作,前輩謂其渾雄富麗,小家不可仿佛,信然。”按杜之七律較勝諸家處,不在渾雄富麗也。高、岑何嘗不渾雄,王、李何嘗不富麗哉?且《秋興八首》(14),興象聲色,誠為名構,然持較《九日藍田崔氏莊》(1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6)、《登高》(17)、《登樓》《諸將》(18)、《詠懷古跡》(19)等詩,則《秋興》猶非杜公七律之止境也。胡氏應麟曰:“近體莫難于七言律。高、岑明凈整齊,所乏遠韻;王、李精華秀朗,時覺小疵。學者步高、岑之格調,合以王、李之風神,加以杜陵之雄深變幻,七律能事畢矣。”又曰:“七言近體,盛唐至矣,充實輝光,種種備美,所少者曰大曰化耳,故能事必老杜而后極。”二段子杜律勝諸家處,獨得其微,過高氏遠矣。然胡氏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等句,為字中化境;“二儀清濁還高下,三伏炎蒸定有無”等句,為句中化境;“昆明池水”“老去悲秋”等,為篇中化境,強為分析,殊屬多事。蓋既曰化境,則從心所欲,神動天隨,何篇章字句之能辨哉?王元美曰:“七律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倒插非老杜不能。”此與胡氏同一膠而不化之見,不可以論變化無方、境與天會之杜詩也。(清潘德輿《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二)
詩話另見 0387 1024 1225 1347 1348 1349 1351
上一篇:《野經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