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兩三人
【本書體例】
【原文】:
南鄰
錦里先生烏角巾,阛收芋粟不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原文作者】:杜甫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中華書局1979年版2435頁。按:第二句“粟”一作“栗”。第三句“賓客”一作“門戶”。第五句“深”一作“添”。第六句“航”一作“艇”。第七句“村”一作“山”,“暮”一作“路”。末句“對”一作“送”,“柴門”一作“籬南”。
【詩話】:
0915 老杜:“野航恰受兩三人”,樂天云:“野航容三人。”(宋曾季貍《艇齋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本)
0916 杜詩古本“野艇恰受兩三人”,淺者不知“艇”字有平音,乃妄改作“航”字,以便于讀,謬矣。古樂府云:“沿江有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篙,何時至江陵。”艇音廷,杜詩蓋用此音也。故曰:胸中無國子監,不可讀杜詩。彼胸中無杜學,乃欲訂改杜詩乎?(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五,《歷代詩話續編》本)
0917 盛唐人之用字,實有后人難及處。……而“野航恰受兩三人”,“旭日散雞豚”,“受”字、“散”字更非他字可易,甚不費力。“宿火陷爐灰”,“陷”字精確,雖衰颯猶好。至杜荀鶴之“風暖鳥聲碎”(1),方干之“香秔倩水舂”(2),“碎”字,“倩”字費力甚矣!(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
0918 升庵博極群書,然不免好奇之過。如“野航恰受兩三人”,疑“航”為大舟,而欲以“艇”字易之。不知航,方舟,字本作杭,《詩》“一葦杭之”,乃渡舟之名,今津濟處,或有以繩系兩岸牽舟而渡者。其制小而正方,吾村半湖橋河渡即有之。杜詩正指此也。東南夜航船亦非大舟。古人器物大小同名者甚多,而獨疑于“航”乎?(清陳僅《竹林問答》)
詩話另見 0020 1235 1236 1237 1143 1275
上一篇:《碧瓦初寒外》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秋風吹渭水 落葉滿長安》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