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淪海日 門對浙江潮
【本書體例】
【原文】:
靈隱寺
鷲嶺郁岧曉,龍宮鎖寂寥。
……………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原文作者】:宋之問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五十三,中華書局1979年版653頁。
【詩話】:
0044 宋考功以事累貶黜,后放還,至江南。游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吟行,且為詩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隱寂寥?!钡诙撍哑嫠迹K不如意。有老僧點長明燈,坐大禪床,問曰:“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諷甚苦,何邪?”之問答曰:“弟子業詩,適偶欲題此寺,而興思不屬。”僧曰:“試吟上聯?!奔匆髋c聽之,再三吟諷,因曰:“何不云‘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又續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鄙浘?,乃為一篇之警策。遲明更訪之,則不復見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敝畣栐懼唬骸爱斁礃I之敗,與賓王俱逃,撲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后雖知不死,不敢撲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出趙魯《游南獄記》)賓王亦落發,偏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當時雖敗,且以匡復為名,故人多護脫之。”(唐孟棨《本事詩·徵異第五》)
0045 舊說徐敬業敗,與駱賓王俱不死,皆去為浮圖以免。賓王居杭州靈隱寺,因續宋之問詩,人始知之,而《新唐書》不載。今宋詩乃見賓王集中,惟題“鷲嶺郁巖峣,龍宮隱寂寥”兩句是宋作,自“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以后五韻,皆賓王所續。方武后初革命,天下所共疾,敬業與賓王首倡義,則世哀之而為隱藏,理或有之。此詩不知后人因其傳而錄之賓王集邪,或本集固自為賓王作而收之也?然賓王集乃古本,非后人所裒次者,若此詩當時已自錄于集中,則賓王之不死,亦一證也。(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下,《歷代詩話》本)
0046 《太平廣記》載,宋之問于靈隱寺夜吟,詩未就,聞有人云,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蹦稳?。人有識之者,曰:“此駱賓王也?!笔菚r賓王與徐敬業俱隱名同逃,已暮年矣。而集中有《江南送之問》(1)詩云:“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袞州餞之問》(2)詩云:“淮沂泗水北,梁父汶陽東。別路青驪遠,離尊綠蟻空?!逼湎嗔暼绱?,不應暮年相遇于靈隱寺云不相識也。蓋是賓王逃難之時,之問不欲顯其姓名爾。(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歷代詩話》本)
0047 《靈隱寺》詩,舊傳賓王續成?!敦囱浴分^詳其格調,自當屬宋,最為得之。然《本事詩》但稱“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二句為駱,末云“僧所贈句,乃一篇警策”,即余皆宋作,甚明。“觀”“聽”二字,自是垂拱作法,駱果為僧,未可知也。(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
0048 王元美云:“唐人紀宋延清二事,吾皆疑之。其一謂延清夜投靈隱寺,得句‘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吟甚苦。一老僧云:少年何不言‘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遂終篇。跡之,乃賓王也。其二謂希夷‘去年花落顏色改,今年花開復誰在?’延清愛而欲有之,不許,遂以土囊壓殺之。夫落花句雖自妍,要非至者,且延清自多佳境,何至苦欲得之?又按延清與賓王年事不甚相遠,賓王有《江南贈宋五之問》及《袞州餞別》詩,何得言非舊識?若賓王果為老僧,而之問后謫至杭,亦且老矣,何得呼為少年?止由二詩并見集中,而好事者欲以證希夷之橫死,賓王之逃生,故令延清受此長誣耳?!痹来宿q引據甚確,第此二事,總見佳句不易得,如“性癡耽佳,不死不休”之意,不必認真可耳。周元亮云:“今人讀詩文,痛癢了無覺,求其能以土囊壓殺人者,正不易得?!庇屑ず跗溲灾?(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
注:“去年”句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詩句,詩見名句176。
上一篇:《梨花院落溶溶夜 柳絮池塘淡淡風》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欲知此后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