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禮記·學記》,善學通法類名言句子
善于學習的人, 教師花的精力不多而收效很大, 并使所學得到運用; 不善于學習的人, 教師花的精力多而收效很少, 還反而埋怨老師。 善于提問的教師, 好像攻伐堅木一樣, 先從柔弱的部分入手, 然后再砍除它堅硬的關節。 久而久之, 關節自會迎刃而解。不善于提問的則與此相反。善于對學生提問的如同撞鐘一樣,小擊則小鳴, 大擊則大鳴, 隨著學生所提問題的大小而給他們以相應的回答。但必須做到“從容不迫”,像鐘聲一樣,待它的余聲完盡后再去進行。 不善答問的人正與此相反。 這就是用問答進行教學的方法。
上一篇:《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學莫大于知本末終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