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舉動宜稟命家長。有敗類不率教者,父兄戒諭之,諭之而不從,則公集家廟責(zé)之,責(zé)之而猶不改,甘為不肖,則告廟擯之,終身不齒。有能悔心改過,及子孫能蓋愆者,亟獎導(dǎo)之,仍篤親親之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蔣伊 《蔣氏家訓(xùn)》,慎愛嚴教類名言句子
子弟的一舉一動應(yīng)當(dāng)請命于家長。 有不遵從教育的敗類, 父母兄長提醒告誡他; 告誡他而不聽從, 就將公眾集合在家族祠堂對他進行批評; 批評他仍不加悔改, 甘心作一個不肖子弟, 就祭告祖宗,將其逐出家族,終身不再收留他。有能夠悔心改過的,以及子孫一代以善行能遮蓋過錯的, 立即加以褒獎、 引導(dǎo), 仍然保持親族間的深厚情義。
上一篇:《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教子者愛勝于教,則教不行;愛子者教勝于愛,則愛可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