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宗族、鄉(xiāng)黨、親友,須言順而氣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若子弟僮仆與人相忤(wu五),皆當反躬自責,寧人負我,無我負人。彼悻悻然怒發(fā)沖冠,諱短以求勝,是速禍也。若果橫逆難堪,當思古人所遭,更有甚于此者。惟能持雅量而優(yōu)容之,自足以潛消其狂暴之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明·龐尚鵬 《龐氏家訓》,慎愛嚴教類名言句子
與同宗同族的人及鄉(xiāng)鄰親友相處, 說話要順乎理義, 語氣平和,無意中有冒犯之處,可以依理義來消除,人家有不到之處,可從感情上加以寬恕。 如果子弟、仆人與人家產(chǎn)生矛盾, 都應該反問自己、譴責自己,寧可讓人家有負于我,而我沒有負人之處。那種擺出一副怒發(fā)沖冠非常惱怒的樣子, 通過護短來求勝, 是加速禍害的到來。 如果對方果真強暴無理, 使人難以忍受, 應當想到古人的遭遇有比這厲害得多的。 只有保持寬宏的氣量, 而寬容對方, 自然能夠慢慢消除難以忍受的氣憤。
上一篇:《子弟從師問業(yè),本有課程,尤當?shù)┠洪g,察其勤惰,驗其生熟,使知激昂奮發(fā).有所勸懲,乃不負責成之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