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子之事親,發言陳辭,應對不悖乎目;趣(趨)走進退,容貌不悖乎目;卑體賤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親以積德,子者親之本也,無所推而不從命;推而不從命,惟害親者也,故親之所安,子皆供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漢·劉向 《說苑·建本》,孝長愛幼類名言句子
孝賢的兒子侍奉雙親, 自己說話及回答父母的問題, 都不要讓父母聽來不順耳; 行動舉止, 表情儀態, 都不要讓父母看著不順眼; 即使委曲自己, 也不違背父母的心意。 君子用侍奉雙親來積累美德, 子女是父母親的寄托, 不能推辭父母的要求, 不聽父母的話。 如果拒絕不聽父母的話, 就會對父母有害。 因此只要是父母能用來安身的, 子女都要供給他們, 滿足他們。
上一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