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乎善言,心不能知先王之法,動(dòng)作而不知所務(wù),止立而不知所定,日選于物,而不知所貴,不知選賢人善士而托其身焉,從物而流,不知所歸,五藏為政,心從而壞遂不反,是以動(dòng)而形危,靜則名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漢·韓嬰 《韓詩外傳》 卷四,庸愚淺陋類名言句子
所謂庸人, 即這樣一種人: 嘴里說不出合乎禮義的話, 心里不知道古代圣王的禮法制度; 行動(dòng)起來不知道要干什么事情; 停下來站在那兒又不知他確定什么方向; 每天選擇事物, 但不知道他重視的是什么;不知道選取賢達(dá)高尚的人士聽從他們的教誨;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歸宿何處;同樣生有五臟主持自己的事務(wù),但心腸隨著慢慢變壞終不能自返。 因此行動(dòng)起來危及身體, 安靜時(shí)候則有辱名聲。
上一篇:《內(nèi)無其質(zhì)而外學(xué)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fèi)日損功.故良師不能飾戚施,香澤不能化嫫(mo磨)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世人婚冠未學(xué),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