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人之居世,忽去便過,日月可愛也.故禹不愛尺璧而愛寸陰.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
-
·《教育人材,為根本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
-
·《古者,國之政事,未有不成于學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讀書之法,有大本大原處,有大綱大目處,又有逐事上理會處,又其次則解釋文義.》什么意
-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學者茍有“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志,則不肯安于所不安也.不能然者,不見實理故也.》什么
-
·《蓋學者君子之本務,而教者圣人之余事.故學則求之,教則應之,有余則應,不足則求.蓋有有
-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泛講未必吻合,而習之純熟者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下下人有上上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沉靜非緘默之謂也.意淵涵而態閑正,此謂真沉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毀我之言可聞,毀我之人不必問也.使我有此事也,彼雖不言,必有言之者,我聞而改之,是又
-
·《方寸起岑樓,一勺生龍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通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閑,審定文讀,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什么意思,出
-
·《夫慮之以謀,計之以數,為之以漸,而又勉之以成,斷之以果,然而猶不能成天下之才,則以臣
-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孔門教人甚寬,今日理會些子,明日又理會些子,久則自貫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
-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書多閱而好忘者,只為理未精耳,理精則須記了無去處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
-
·《君子雖多聞博識,不以此自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有教無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善教者無他法,只是教人實下手做功夫,便是善教.善學者亦無他法,只是從實地上下手做功
-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
-
·《學者大抵雷同,古之所是則謂之是,古之所非則謂之非,詰其所以是非之狀,或不能知.古人
-
·《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什么意思,出自
-
·《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者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也.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丑者自以為姣,故飾;愚者自以為知,故不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為學所急,在于正心求益.若求之不已,無有不獲,惟勉勉不忘為要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求之其本,經旬必得;求之其末,勞而無功.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得賢之化.非賢,其孰知乎
-
·《教弟子如植木,但培養澆灌之,令其參天蔽日,其大本可為棟梁,即其小枝,亦可為小器具.》
-
·《教導后進,須是嚴毅,然亦須有以興起開發之方得.只恁嚴,徒拘束之,亦不濟事.》什么意思
-
·《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凡論事者,違實不引效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樂往而悲生,泰來由否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凡學校之師,不論鄉學、國學、太學,決當以德行學問為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
-
·《博學不必知,辯之不必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人聚則強,人散則尪(wang汪).》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聰者自聞,明者自見,聰明則仁愛著而廉恥分矣.……故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
·《凡知說,有益于理者為之,無益于理者舍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愿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zhi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古之人,子未生,固有胎教,況且生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士亦有染.其友
-
·《人所以能自誠而明者,非生而知,則出于教導之明而修習之至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
·《人有負才能而見于辭貌者,其小也可知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積思勉之功,舊習自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謙謙君子德,罄折何所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凡看書須虛心看,不要先立說,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須如人受詞訟,聽其說盡,然
-
·《學生是人,不是豬狗,讀書而不講,是念藏經也,嚼木札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
-
·《以才取人最難,小人多有才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立
-
·《福德報應之書,頗多膚淺,然嘗(常)讀之,使人多發善念,亦養心之一助.》什么意思,出自哪
-
·《愛子不教,猶饑而食之以毒,適所以害之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善者,一日不教,則失而入于惡;惡者,勤而教之,則可使至于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
-
·《讀書聽言,當自省者四: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入不得;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
-
·《人有人之是非,事有事之是非,而人與事之是非,心里直下分明,只此是智.》什么意思,出自
-
·《士無禮,不可以得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學則智,不學則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博學多識,疑則思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hun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
·《忽有告我者曰:“或謗汝,則將應之?”曰:“某未之聞也,果有之,吾反吾罪焉.”又有告我
-
·《作文以主意為將軍,轉換開闔,如行軍之必由將軍號令,句則其裨將,字則其兵卒,事料則其
-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kuo闊)猶犬羊之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長尊,則家治,若看得尊長不尊,如何齊他得?其要在尊長自修.》什么意
-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
-
·《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賢者之所不足,不若眾人之有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
-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有初學難而后易者,有初學易而后難者,因其序則皆可使之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
-
·《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國必殘破.》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
·《人人自責自盡,不直四海無爭,彌宇宙間,皆太和之氣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
-
·《為惡之人,原于不知思,有思則心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學校之設,固治國化民之本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齒以剛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鶴一去不復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擇音.》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