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不足以鎮人而妄夷之,惠不足以感人而妄市之,不智也,禍于是伏焉。仁而得暴,仁者必自反也;暴以招暴,又何異焉。恭者來侮,恭者必自反也;侮者致侮,又何尤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顏元《言行錄》,反躬自省類名言句子
威力不足以鎮壓住人而胡亂施展威風, 恩惠不足以感動人而胡亂收買人心, 這是不明智的, 災禍也就隱伏在這里了。 仁慈卻招到粗暴,仁慈的人必定自我反省; 粗暴的行為招致粗暴, 又有什么值得驚異的呢? 莊重的人引來侮辱, 必定要自我反省; 侮辱人的人招致侮辱, 又有什么可責怪的呢?
上一篇:《人莫患于自幼不從師,又莫患于早為人師.“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孔子言之矣;我自見其恭,而人不我敬,是我之未恭也;推之寬、信亦然.若存自反無悔之心,謂人之孚否不足恤,是即“居之不疑”也,宜深加洗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須常自衡:天之生我,父母之成我,其中人乎,中人以下乎,抑中人以上乎?果中人以下,則鑿井、耕田,已無負于生我矣;或中人也,則隨世波流,亦何負;儻(倘)中人以上也,則上當為五臣、十亂,中當如三杰、二十八人,下之亦須主城、貳郡,實求輔挽氣運,利濟生民.不然,則負我資性,為天地父母之罪人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