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語出戰國衛·荊軻《易水歌》。據《戰國策·燕策三》載,燕太子丹欲復仇,遣勇士荊軻挾匕首赴秦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zhú),荊軻和而歌,為變徵(zhǐ)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嗔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亦見于《史記·刺客列傳》)蕭蕭:形容風聲。易水:在河北省西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秋風蕭蕭地吹啊,易水凄寒,壯士從此一去啊,不再回還!以景襯情,表示出勇士的訣絕之志。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示某種帶有悲壯色彩的離別;或只引前一句表示悲涼的心境;或只引后一句表示去而不返。
例如
①水警區司令員在灘頭上,同我們每一個人緊緊握手,用力搖著,什么話也沒說。還用得著說什么嗎?那氣氛比“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更為壯烈。(摘自楊肇林《海鷗在這里飛翔》)
②有一點是我非常痛心,并且引為大恨的。姑且讓我引用兩句并不確切的話表達我的感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華山耗盡了畢生精力,但他沒有唱完他要唱的歌。(摘自劉白羽《風雪的沉思——悼念華山同志》)
③老伴的“小道”他當然不信,可也多少受到影響。早上來上班時,心頭不由冒出一股“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但姜笛卻認為自己貪生怕死。(摘自葉秋《書生意氣》)
④說起風,腦海中常憶念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慷慨;“風吹楊柳萬千條”的豪邁,而古長城烽火臺邊的南口的風,給人的感覺卻是另一番情景。(摘自秦超《南口的風》)
⑤“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為這悲壯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所以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摘自朱學東《英雄》)
上一篇:《國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