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水、旱、風、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種災害頻繁發生,加上火災、交通事故等,常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令人痛心的是,人們雖然已經看到了災害的無情,但由于減災意識的缺乏,不少人在災害發生后不能有效地自救、互救。1989年4月22日,四川省小金縣發生了一場6.6級地震,西河鄉中心小學師生由于缺乏減災訓練,爭先恐后四處逃散,結果擠壓、踩踏、跳樓致傷100多人。同樣是這場地震,同樣是這個縣,另一所無邊鄉中心小學的師生們齊心協力,嚴密組織安全疏散,結果無一人受傷。
事實上,面對災害,“最好的逃生方法就是有知識、有準備”。但知識的獲取和臨危不慌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都依賴于教育。新疆克拉瑪依大火中,一個10歲的小男孩看到著火,拉著比自己小4個月的表妹,不假思索地鉆進了廁所,直到被救出,兩人均毫發未損。別人問及他原因,他說自己看過電視中的消防知識競賽,大火發生時廁所中沒有易燃物,火無法蔓延,因而是較為安全的地方。遺憾的是,減災教育是我們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
為此,有關人士呼吁我國應增加全民的減災自救教育。
上一篇:《警惕“官本位”意識的影響》中學生誤區寫作素材
下一篇:《“怎么這蛋有殼呀?”》中學生誤區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