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題型作文借鑒·材料作文·詩詞或名言警句型文字材料
材料:“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自定角度。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例文
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閑花的寂寞。當那迷蒙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 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 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 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 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向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后,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后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蕩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滕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道出了那紅墻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于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閑花也不止于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 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借鑒提示
所謂詩詞或名言警句型文字材料作文,即材料所給文字是詩詞或名言警句形式,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或名言警句的意蘊或象征意義產生聯想或感悟,進行作文。以此文為例,材料所給“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詩句,意境幽遠,內涵豐富,如果不深入理解,很難得其要領。而本文作者仔細領會材料后,以“細雨”、“閑花”營造的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為主題,接著聯系歷代名人為其佐證,對“寂寞”進行層層闡釋。結尾處,又將“寂寞”解釋為“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從而使文章主題得到拓展和升華。在處理這類材料作文時,對于詩詞,要注意抓住詩句的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和所指的對象,然后立意作文;對于名言警句,我們要先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現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當今時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讀,分析出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從而全面地理解材料。
上一篇:作文擬題技巧借鑒·評論式
下一篇:作文表達技巧借鑒·語言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