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智慧
三國末期,曹操去世之后,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位置,當上了漢朝的宰相但。曹丕并不因此滿足,沒多久曹丕就廢除了漢朝最后一個皇帝,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第二年,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也登基稱帝,建立了蜀國,和曹丕相對抗,歷史上稱之為漢昭烈帝。劉備當了皇帝之后,就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全面負責朝廷的一切大小事務。
在劉備登基做了皇帝兩年后,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張飛相繼被東吳所殺,劉備十分生氣,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執意發兵攻打東吳,替自己的結拜兄弟報仇。結果兵敗,劉備退守到白帝城之后,因抑郁生疾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將諸葛亮從成都招來,鄭重地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希望在自己死后,諸葛亮能繼續輔佐劉禪。同時,他也告誡自己的兒子劉禪,必須要聽諸葛亮的話,對待諸葛亮就要像對待自己的爸爸一樣,否則,諸葛亮就可以將劉禪廢除掉,另外立一個皇帝。
劉備去世之后,劉禪繼位當了皇帝,歷史上稱他為后主。他把朝廷中的大小事務全部都交給了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成為蜀國的實際主宰者。而諸葛亮本身在蜀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很崇高,以至于后來人們在給劉備建漢昭烈祠的時候,也將諸葛亮的塑像立在了里面。而人們提起時,并不說是漢昭烈祠,而是用諸葛亮的封號“武侯”稱之。
諸葛亮雖然在朝廷上大權在握,卻從來不會因此而驕傲自大,反而更加謹慎謙虛。他非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和建議,凡是提得好又切實可行的意見,他都會采納。
在所有部下中,初諸葛亮有一個得力的助手,名叫董和。董和剛開始并不是諸葛亮的部下,但他的性格非常的直爽,心里藏不住話,有什么就會說什么,辦起事情來也很有責任心,而且也是一個很有能力和才干的人。
在處理公事的時候,董和總是以國事為重,從來不會因為自己以前不是蜀國的臣民而擔心別人對自己說三道四,也不會顧忌自己的這些身份會不會被人猜疑。只要是為了公事,就算對方是蜀國的丞相諸葛亮,他也會毫不隱藏地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一說出來,有時甚至因為意見不合,還會和諸葛亮進行激烈的辯論。諸葛亮不但沒有因此而怪罪董和,反而贊揚他辦事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是一個耿直而又有責任心的好部下。
在諸葛亮的府中有一位專門負責處理文書事務的官員叫楊颙。他常常看見諸葛亮為了處理政事日夜不休。無論事務大小都是自己親自處理,他認為這樣并不太好,就向諸葛亮建議,將一些可以由別人來做的小事交給手下的那些大臣們去處理,而諸葛亮應該著重抓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那些軍政大事。
諸葛亮對揚颙的關心及建議非常的感謝,但他總是認為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太重了,不得不小心地應付所有的事務,生怕出現差錯,所以不得不自己親自來處理這些事務。后來楊颙病逝了,諸葛亮為此非常難過,痛哭了好幾天,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伙伴。
后來,諸葛亮還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他提出:“丞相府讓大家都來參與政事,討論國事,就是為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種有益國家發展的建議,這樣才能夠讓我們蜀國越來越強大。”
上一篇:《坐牢查案》
下一篇:《夸父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