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蒙”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艸,從冡(覆蓋),會纏繞覆蓋寄生草本植物之意,冡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蒙”。
《說文·艸部》:“蒙,王女也。從艸,冡聲。”(蒙,大的女羅草。從艸,冡聲。)
“蒙”的本義是菟絲草,讀作ménɡ。引申指覆蓋。上對下是覆蓋,下對上則是承受,故引申為承受、受。如“蒙恩”。覆蓋則不明,故又引申為不明事理、無知。如“蒙昧”、“啟蒙”。
遮蔽則使人不明真相,故引申為欺騙,又讀mēnɡ。如“蒙騙”、“蒙人”。受蒙蔽則頭腦不清,故又引申指昏亂。如“蒙頭轉向”。進而引申為平空猜想。如“瞎蒙”、“蒙對了”。
又讀měnɡ,指蒙古族。
上一篇:《蕩》字義,《蕩》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蕩》
下一篇:《要》字義,《要》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