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
“或”是會意字。甲骨文從囗(城),從戈,會用武器守衛地域之意。金文線條化、復雜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或”。
《說文·戈部》:“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從土。”(或,邦國。由囗、由用“戈”來把守“一”會意。一,表示地域。域,或的或體,從土。)
“或”的本義是國家。后來假借為不定代詞,表示有的(人、事、物等)。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意思是,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后來由于“或”被一借不還,所以當國家講的“或”,就在外圍加了個“囗”,寫作“國”(國)。
用作副詞,表示估計,相當于“也許”、“或許”。
上一篇:《戌》字義,《戌》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戌》
下一篇:《扶》字義,《扶》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