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
“戌”是象形字。甲骨文上部朝左的部分是寬刃平口的斧頭,下部是一條長柄。金文線條化,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戌”。
《說文·戌部》:“戌,滅也。九月,陽氣微,萬物畢成,陽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從戊含一。凡戌之屬皆從戌。”(戌,消滅。代表九月,這時陽氣微弱,萬物都已成熟,陽氣向下進入地中。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土產(chǎn)生在位于中央的戊方位,在戌月即九月氣勢最旺盛。由“戊”含著“一”會意。大凡戌的部屬都從戌。)
“戌”的本義為一種兵器。
后世常用的是它的假借義,即代表地支的第十一位,也是一日內(nèi)的十二時辰之一。“戌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晚上的七時至九時。
上一篇:《意》字義,《意》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意》
下一篇:《或》字義,《或》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