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
“鑿”是象形兼會意字。甲骨文像手持辛鑿在山里鑿之形。小篆改為從金,從辛(表示鏨鑿)從臼(表示坑洞),會鑿坑洞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鑿”。漢字簡化后寫作“鑿”。
《說文·金部》:“鑿,穿木也。從金,省聲。”(鑿,能穿透木頭(的鑿子)。從金,省米為聲。)
“鑿”的本義為穿孔。引申指挖掘、打通。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用作名詞,指鑿子。又指鑿出的榫眼。如成語“方枘圓鑿”,意思是方榫頭不能楔進圓孔洞。比喻兩件事不相容,或比喻事情不可能。
由人為地穿孔引申指牽強附會。如“穿鑿附會”。由穿透引申指鮮明。如“言之鑿鑿”。
上一篇:《凡》字義,《凡》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凡》
下一篇:《分》字義,《分》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