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的路
路為何?魯迅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亦可有形,也亦無形,腳下走的是閱歷的路,而內心走的則是精神之路。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边@是屈原在悲傷中的感慨,他在嘆息中走下了充滿了理想的路,這一路充滿荊棘,但也不失香草美人。“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是五柳先生的操守之路,也是他內心淡薄的路。古先賢的路,抑或是堅決的,抑或是凄美的,以死代道,以絕守道,為的是保住心中的一方凈土與安詳。
五柳先生陶淵明,在官場中受盡失意,飽覺壓抑,幸而不慕權貴,悠然歸鄉,將那“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如數家珍,一人享得雞鳴狗吠之娛。但世人獨見其歸隱之樂,不見其貧困之苦。“童稚盈室,瓶無儲栗,生生所資,未見其術?!?,這是對陶潛歸隱的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可他寧愿做一只饑餓的飛鳥,不愿做籠中的鸚鵡,寧有饑餓的自由,不求富足的束縛。陶淵明的抉擇之路,饑餓而自由,孤獨而獨特。
世事遷移,世態變遷,近代中國,在那個破敗的時代,多數人選擇了服從和退卻,就連當政者也是,為保住政權不惜一切,甚至一條條恥辱的條約。但有些人仍堅守正道,當甲午戰爭一聲炮響震醒了中華時,趕考的學生義憤填膺,公車上書請求變法,清政府好似也被驚嚇,臨時補救展開了100天的維新變法,但好景不長,變法被迫結束,戊戌六君子也被下令處死?!拔易詸M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成了那個時代的絕響。這些無畏的斗士??!他們如近代史上的曇花,雖稍縱即逝,但不可或缺。
若要問現代中國所要抉擇的路,我無有定數,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仍是我心中所愿。如今中國,日益的強大是有目共睹,但不良的現象也在滋生,我不敢斷言中國的未來,我只能憧憬美好的明天,愿祖國可日益強盛也是我的心愿。
人生中總有一個個十字路口,總有路要我們抉擇,可是記住,當我們總想要行走不費勁的路時,就要思索,畢竟赫西奧德說過“通往美德的路漫長而陡峭。”,愿我們可以選擇正確的道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上一篇:王明月《抉擇之路》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炫鉉《拒絕“中國式”》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