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牛”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正面看的牛頭之形。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牛”。
《說文·牛部》:“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牛,大的牲畜。像兩角和頭三樣?xùn)|西,像肩甲隆起的地方和尾巴的形狀。大凡牛的部屬都從牛。)
“牛”的本義為家畜之一的牛。如《敕勒歌》:“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牛”也是星宿名。如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這里的“斗牛”即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牛”還可以用來比喻人脾氣固執(zhí)、性格執(zhí)拗。如“牛心左性”、“牛脾氣”。又比喻人有本領(lǐng)。如:“真牛!再難的事,他都能辦成”。還引申指吹噓、說大話。如“吹牛”。
上一篇:《片》字義,《片》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片》
下一篇:《獻》字義,《獻》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