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
“束”是會意字。甲骨文從木,從囗(表捆縛),會捆綁木柴之意。金文、小篆變得線條化了。隸變后楷書寫作“束”。
《說文·束部》:“束,縛也。從囗、木。凡束之屬皆從束。”(束,捆縛。由囗、木會意。大凡束的部屬都從束。)
“束”的本義是捆綁。如《易·賁》:“束帛戔戔。”意思是很多捆起來的絲織物“帛”碼放在那里。引申為收拾或整理好。如“束囊”是收拾行裝,“束擔”是收拾行李。
“束”又引申為擱置。如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后來又引申為管束的意思。如“束身自愛”等。又引申為束縛、約束的意思。如李白《留別廣陵諸公》:“空名束壯士。”是說虛名約束住了有壯志的人。
上一篇:《木》字義,《木》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木》
下一篇:《來》字義,《來》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