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一棵樹的形狀:上邊是伸展的樹枝,下面是樹根。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木”。
《說文·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像其根。凡木之屬皆從木。”(木,冒覆。冒覆土地而生長。代表東方。上從屮,下面像它的根。大凡木的部屬都從木。)
“木”的本義為樹木。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引申為木本植物的通稱。如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又引申為木材、木制品。如《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p>
木質實在,敲起來聲音很鈍,所以“木”又引申指頭腦呆笨、不靈便。如“木頭人”。
還引申為麻木、癡呆、發愣。如《聊齋志異·促織》:“但兒神志癡木,奄奄思睡?!?/p>
上一篇:《服》字義,《服》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服》
下一篇:《束》字義,《束》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