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

“稀”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禾從希會意,希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稀”。
《說文·禾部》:“稀,疏也。從禾,希聲。”(稀,稀疏。從禾,希聲。)
“稀”的本義是稀疏。如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我)在南山下栽種豆苗,雜草茂密而豆苗稀疏。又引申指少,出現得少。如我們常用的“稀客”一詞,就是指少見的客人、不常來的客人。
還引申為薄、不濃,與“稠”相對。
用作副詞,指很、極,形容程度深。如魯迅《而已集·再談香港》:“床上的鋪蓋已經掀得稀亂,一個凳子躺在被鋪上。”這里的“稀亂”,就是很亂的意思。
上一篇:《矩》字義,《矩》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矩》
下一篇:《稅》字義,《稅》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