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

“炙”是會(huì)意字。小篆從肉,從火,會(huì)肉在火上烤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炙”。
《說文·炙部》:“炙,炮肉也。從肉在火上。凡炙之屬皆從炙。”(炙,把肉放在火上燒烤。由“肉”在“火”上會(huì)意。大凡炙的部屬都從炙。)
“炙”的本義為把肉串起來在火上熏烤、燒烤。如《詩(shī)經(jīng)·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引申指燒烤、灼熱。如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shì)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由燒烤、灼熱還引申為曝曬,如《與山巨源絕交書》:“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xiàn)之至尊。”
用作名詞,表示烤熟的肉食。如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
上一篇:《漂》字義,《漂》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漂》
下一篇:《狂》字義,《狂》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