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苔”是形聲字。小篆從艸,治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菭”,如今規(guī)范化,以“苔”為正體。
《說文·艸部》:“菭,水衣。從艸,治聲。”(菭,水邊所生的水苔。從艸,治聲。)
“苔”的本義為青苔,也叫水衣、地衣,讀作tái。如葉紹翁《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還讀作tāi,指舌苔。
苔
“苔”是形聲字。小篆從艸,治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菭”,如今規(guī)范化,以“苔”為正體。
《說文·艸部》:“菭,水衣。從艸,治聲。”(菭,水邊所生的水苔。從艸,治聲。)
“苔”的本義為青苔,也叫水衣、地衣,讀作tái。如葉紹翁《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還讀作tāi,指舌苔。
上一篇:《芯》字義,《芯》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芯》
下一篇:《茉》字義,《茉》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