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對與錯(right and wrong),即正確與錯誤。對,是選擇了適合的方式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對,是我們聽從了心中的理智與良知。錯,是對的對立面,它往往處于無知和自私,但錯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世界上沒有人是不犯錯的。
[析題]難于區分對錯么?難。難于區分對錯么?不難。說難,是因為世間本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自然不同。看待一件事,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角度,又怎么才可以照顧周全?說不難,是因為只要聽從良知與理智,我們其實不難做出判斷。其實對或錯的關系就像是一對連體嬰,無法分割,相互依存。
對是什么?錯是什么?大家的理解和判斷標準都有所不同,因此,你可以談談自己或他人的看法。為什么對?為什么錯?導致對錯的原因是什么?多角度、多層次、辯證地來思考這個問題。還得想想,對了會怎樣?錯了又會怎樣?錯誤應該怎樣對待?是直面錯誤,勇于承認,還是粉飾掩蓋拒不承認?
[溫馨提示]對與錯是一對關系詞,意思相反,但在不同條件下又會互相轉換,因此寫作時應該對這一對概念進行關聯,綜合思考問題,尤其要注意辯證地看待對與錯。
思路導引
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困難面前永不言棄是對,不戰而退、頹廢絕望是錯。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是對,保守頑固、故步自封是錯。敢于承認、善于改過是對,執迷不悟、一錯再錯是錯。生活中充滿了對錯判斷,談談你自己對對錯的理解吧!
為什么對?為什么錯?對是因為認真的思考,對是因為充分的準備,對是因為堅持了原則……錯是因為不肯動腦,錯是因為虛榮浮躁,錯是因為放棄了自我……文明、科技、宗教、政治無一不會成為影響對、錯的因素。
對與錯怎么來判斷?如何尋找判斷對錯的標準?可以結合歷史來看待這個問題。想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影響著你做出對錯的判斷?它們是如何產生影響的?
對與錯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對了會怎樣?錯了又會怎樣?對了應該保持,錯了應該改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對與錯的復雜性和交替性,在進行判斷的時候需要依據多方因素并結合時代背景來進行;需要用辯證唯物的觀點進行客觀、冷靜、全面、綜合的分析。
論點集錦
1.真理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2.時代不同,對于錯的標準也不同。
3.知錯不改等于錯上加錯。
4.利害關系不應該是判斷對錯的標準。
5.判斷對與錯需要認知能力和探索精神。
6.判斷對錯需要冷靜思考。
7.懷疑精神有利于我們判斷對錯。
8.時間能檢驗對錯。
9.集思廣益能少犯錯誤。
10.多聽別人的意見可以少犯錯誤。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 《左傳》
※一時強弱在于利,千秋勝負在于理。
—— 曹禺
※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峰。
—— 錢學森
※說假話的人會得到這樣的下場:他說真話,也沒人相信。
—— 〔古希臘〕伊索
※真理是永遠蒙蔽不了的。
—— 〔英國〕莎士比亞
※被不合理地堅持的真理,也許比合理的謬誤更有害。
—— 〔英國〕赫胥黎
※一個沒有犯任何錯誤的人,除了他的理解正確以外,不能要求得到任何其他的贊美;而一個改正了自己錯誤的人,則既表示他的理解,又表示他的胸襟光明磊落。
—— 〔英國〕休謨
※假如我們想證明 “什么是對的”,而不是 “誰是對的”,那么生活的紛爭就會少許多,生活也會變簡單許多。
—— 〔英國〕斯賓塞
※擔心可能犯錯誤不應當使我們不去追求真理。
—— 〔法國〕愛爾維修
※*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
—— 〔法國〕狄德羅
※絲毫不應該依靠一個人的權威,而是應該依靠真理。
—— 〔法國〕羅曼·羅蘭
※盡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
—— 〔法國〕雨果
※謬誤和真理如同睡眠和覺醒一樣是相反相成的。
—— 〔德國〕歌德
※我們比較容易承認行為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而對于思想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則不然。
—— 〔德國〕歌德
※最令人痛苦的真理勝過最令人愜意的謬誤。
—— 〔俄國〕別林斯基
[事實論據]
市上有虎
戰國時,龐恭(一作 “蔥” )對魏王說:“如果有人對您說市上有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不信。他又問:“如果有兩個人說呢?” 魏王說有些懷疑了。他又問:“有三個都說有,您信不信呢?” 魏王說:“這就要相信了。”龐恭于是說:“市上本來沒有虎,但三個人說有,您就相信了。現在向您毀謗我的人不止三個,希望你能明察。”
高繚被辭
春秋時齊國大夫晏嬰手下有個叫高繚的人,他在晏嬰那里做官三年,從來沒辦過什么錯事,晏嬰卻把他辭退了。有些人迷惑不解,晏嬰解釋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用斧子削,刨子刨,才能成器。而高繚同我共事已經足足三年了,對于我的過失,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么用處呢?所以我就把他辭退了。”
馬寅初與人口控制論
獻身經濟學的馬寅初一直關注著人口問題。在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后,1957年,他指出,“人口多是我們的致命傷”,并建議一定要 “控制人口”,“實行計劃生育”。這一即使在當時也十分正確的觀點卻遭到了無情地批判。馬寅初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堅定地回答:“堅決不作檢查。” 為此,他不得不離開北大校長的位置和喧鬧的政壇。歷史證明了馬寅初的正確。馬老以百歲高齡重新出山,贏得了世人的欽佩。馬老維護真理的風骨永受后人敬仰。
哥白尼與太陽中心說
16世紀,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沖破地球中心論的傳統觀念,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使人類在認識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觀點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因此受到教會勢力的反對,宣布他的學說是邪說,他的書是禁書,他本人為瘋子。在如此重壓下,哥白尼還是堅持真理,畢生不悔。他的《天體運行》一書,以他給教皇的一封信開頭,他在信中說:“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無數學知識,而根據《圣經》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評或者駁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預備答復他們,而且還要輕視這樣的無知的見解。” 表達了哥白尼堅持真理,向神學挑戰的決心。
*圣保羅島上的鹿群
有人為了避免狼群對鹿的威脅,漂洋過海,把21只雄鹿、4只雌鹿轉移到圣保羅島上馴養。島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是養鹿的天然場所。大自然恩賜的良好環境,使鹿繁殖很快。10年之后增殖到250只,又過了10年增殖到500只,28年的時候增殖到2000只。由于鹿的數量激增,島上各類野生植物幾乎被鹿吃光,鹿群沒有食物,大量餓死,到第40年,僅剩8只。人們從好的愿望出發卻得到錯的結果。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有人為了避免狼群對鹿的威脅,漂洋過海,把21只雄鹿、4只雌鹿轉移到圣保羅島上馴養。島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灌木和野生植物,是養鹿的天然場所。大自然恩賜的良好環境,使鹿繁殖很快。10年之后增殖到250只,又過了10年增殖到500只,28年的時候增殖到2000只。由于鹿的數量激增,島上各類野生植物幾乎被鹿吃光,鹿群沒有食物,大量餓死,到第40年,僅剩8只。
2.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
—— 〔法國〕狄德羅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②立意自定。所寫內容必須在 “對與錯” 的范圍之內。③題目可另擬。④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對 與 錯
李慶韜
判斷 “對” 與 “錯”,是人們常常遇見的問題。人們總有一些比較固定的理解:如果打架,那打架的人肯定不對。如果做好事,那做好事的人肯定是對的。其實,“對” 與 “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看其本質……
“對”,人都說是好的。因為幫助了別人,使別人得到快樂。可是,如果幫助的對象是壞人,那就只有壞人說你對,而別人就說是錯的。 “錯”,人都說是不好的,因為錯會使別人惱怒,生氣。
可是, “對” 與 “錯” 不過一線之隔,只要稍不留神,你就不知不覺誤入歧途,從 “對” 變成 “錯”,從 “錯” 變成 “對”。而且人們還常常都對 “錯” 產生好感。打個比方,一棵樹要三年五載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而砍一棵樹卻只要幾十分鐘,樹木成長的速度遠遠慢于砍樹的速度。短視的人們就會認為伐木去賣是對的。只有當樹木砍光了,水土流失,暴發一場大洪水的時候,他們才會知道自己錯了。正如狄德羅所說:“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 判斷對錯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
“對” 與 “錯”,不能輕視,但也不能太過重視。比如,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畢業班的學生,在畢業考的時候滿懷信心,很有把握。可是,在試卷改完發下來后,他發現自己錯了一道題,一道很簡單的,老師講了數遍的題。他久久地望著試卷,就因為那一題,讓他離分數線只差一分……他悲痛欲絕,開始萌生了死的念頭,不過后來他沒有死,他認真地復習,第二年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你看,如果把 “對” 與 “錯” 看得太過重要,那你就實在不應該了。
“對” 與 “錯”,只是人們的一種認識。曾經有人為了避免狼群對鹿的威脅,漂洋過海,把21只雄鹿、4只雌鹿轉移到圣保羅島上馴養。島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灌木和野生植物,是養鹿的天然場所。大自然恩賜的良好環境,使鹿繁殖很快,10年之后增殖到250只,又過了10年增殖到500只,28年的時候增殖到2000只。由于鹿的數量激增,島上各類野生植物幾乎被鹿吃光,鹿群沒有食物,大量餓死,到第40年,僅剩8只。人們從好的愿望出發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狼雖然吃鹿,可是它能維持鹿群的穩定,否則鹿群會無限制地增加。只要有疾病流行,那鹿群將會出現大量死亡。而且,鹿群的數量超過了森林所能承載的限度,將會摧毀整個森林。所以,狼沒有錯,鹿也沒有錯,憑自身的認識或一些不可靠的原則,是不能判斷 “對” 與 “錯” 的。
“對” 與 “錯”,那么重要,但也是那么不重要。
經典點評
對與錯是一對關系詞,意思相反,但沒有絕對的對錯,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對錯還會互相轉換。文章緊扣論題,獨辟蹊徑地從正反兩面論述了自己對 “對與錯” 的思考,思辨性很強,這在一般的中學生中是少見的。作者能運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和名言來論證,既渲染又反襯,充分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總的來說,本文思想深刻,事實與道理論證充實,結構清晰明了,語言簡潔。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寬容》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尊嚴》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