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貴,以和謀發展
和是中華民族為人處事的準則,無論是“和為貴,諧為美”還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在詮釋著和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以和為貴,以和謀發展。
和是溫情的開端,是海納萬物的寬容。
和有禾和口組成,代表的是農業和人類,人類沒有糧食萬不可生存。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便開始為了維持生計而忙于奔波之中。于是人類通過鉆木取火發現了火種,吃到了第一口熱騰騰的飯,期間的幸福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同樣到了20世紀,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糧食的生產也日益困難,而我們偉大的袁隆平教授在此時為了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發明了雜交水稻,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因為和,所以人類與農業一直友好的相處著,中國也一直為農業大國。
和是自然與人類共生存的發展,是想無和,人與這片土地便不可能友好相處。那么,這片土地萬不可生長糧食果實,到那時候,你會發現這萬千世界竟然連片凈土也沒有,到時候大概疾病也會爆發,即使是再發達的醫療技術也無法真正解決。作為人類,我們萬不能把自己看作這世界的操控者,天地生萬物,生態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人類僅僅是這個鏈條中高智慧物種的一節。人類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更好的保護到自己。
不僅是人類與自然的發展需要和,人與人之間的發展更需要和,溫情的和。我們都知道,當年張英鄰家造房占張家地基三尺,張家人不服,便修書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張英主持公道,張相書看到后卻說:“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家人看此,亦退讓三尺,試想若無此溫情之和,又何來此“六尺巷”之佳話,若無人與人之間和,那么人類便真變成了自私的人了,這世界便不在有溫情。
和是中國的宗旨,是中國發展必不可少的法寶,我們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可是我們也都銘記著當年中國所遭受的侵略,在那個受侵略的年代,我們的老一輩拼命的守衛著我們的家園,期間經歷的種種磨難,更是苦不堪言,而我們卻在勝利之后出乎人意料的停止了戰爭,并和他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并承諾,中國不會在任何時候對他國進行非法侵略。正是因為中國抱著和的態度,許多國家愿意相信我們在我們困難的時候愿意援助我們,使我們的國家,得以快速發展,同時,在1955年4月18日到24日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在出席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萬隆會議,周恩來總理表明,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他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如今成了世界許多國家外交的指導方針,給人類迎贏來了和平,減少了多少戰爭的發生,減少了多少生靈涂炭。
和是一切文明的開端,和是我們應該從崇尚的宗旨,讓我們以和為貴,以和謀發展吧!
上一篇:劉佳欣《以和為貴 共筑安康之路》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琳佳《以和處世,待萬物》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