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孔子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便是要善于調和差異,在不同的個性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之得到融合。美食因為酸甜苦辣的碰撞和包容而得以展現,百家因為不同思想的交匯證明而使中國文化絢麗精彩,世界因和而不同。
“和”不是小人的趨炎附勢,故作贊同,不是盲目從眾而磨平棱角,是真正接納對方的觀點,尊重他人,不惡意中傷也不假意迎合。法國哲學家曾說:“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正是一種對他人思想上的尊重。道不同,不相為謀。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閱歷不同,自然對某件事的看法也不同。這時,和便是代表站在對方的角度發自內心的接受,而不是一味抵抗差異,追求統一。
古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呂不韋博覽群書,汲取百家之長作《呂氏春秋》;董仲舒匯儒、道、墨三家之精華,終為后人稱贊;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聽取諫臣意見,從而成就一番大唐風采。和而不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文化得以多元發展,一個社會若是一味求同,則會使視野局限,民族文化畸形發展,只有帶著包容求和的心態才能美美與共。
反觀當下,網絡為人們蒙上面具,躲在屏幕后面的同時,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風成為常態,未知全貌便大發議論,用鍵盤大展風采,固執己見。
當今社會應是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它容納不同的觀點,尊重差異的思想。
“和”是一種美。紅綠配出絢麗,黑白襯出經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諧,綠肥紅瘦描出人間的美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上一篇:宋燕娜《和而不同》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李靜《和而不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