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若處子,靜如脫兔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韶光易碎,是破落戶家中的稀世物件兒,奉若珍寶卻又無力保全,難耐最終不屬于的左右是自己,留下一大塊穩妥的悲哀。
于是便常見有人云道那“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平仄轉折間盡顯對時光的愛恨交織,語罷便轉身又投入繁復冗雜的諸般事務,斗志激昂的獻身于那些光輝亦或辛勞的工作。想必雖談不上甘之如飴,卻也定是充實滿足的。然而,君可曾有過“從前碌碌卻因何”的困惑?
與此迥然,便也會有著一群“人生長恨歡娛少”,之后打著享受生活的旗號行著那蠅營狗茍之事,端的是肆行無礙任吾來去揮霍的恣意瀟灑。有道當那酒酣夢沉,樽俎皆空之時,君可曾有“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之乏困倦怠?
借著前人的舊話頭,引出了這看似面目全非的一句“動若處子,靜如脫兔”。“動”,也要寬心以待,施施然有那悠閑自得的姿態,處理起事物才能有條不紊,以逸待勞;“靜”,也需內心熾熱,激昂高亢,欣欣然有那足以以命相抵的如磐追尋之愿,才能體會到每一日的特別與無可替代。若是終日惶惶,庸碌無為被外界所擾,便無法體會到悠居一隅笑看璀璨云霞千匹之恬適;若是終日高歌縱酒亦或龜縮罅隙躲避“凡塵俗念”,抱著此甚腌臜勿污我眼的心態,便無法領受為一布一帛而家庭祥和繁忙的幸福。惟有兼顧了那心若處子的身動與思如脫兔的神動,方可于動靜之中展現不凡之處。
有時覺得也許每個人本都是枚“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的頑石無二,卻因鍛煉而通靈,之后便行走在人世間領略世俗紛雜,個中自是相似的際遇遭際,僅于心性間可窺差異。因而若是想要追求自身的升華,之于動,之于靜,都應有審慎的思考才可,不當因為一時為繁華迷眼為憂愁纏身而失卻了幸福之感。
到的最終,只落得聲過耳堂前風,略際昔時燕。
然而有價值應當長存的定會世代相傳,譬如這般心神動靜之理數。不知舒朗少年少女可曾已而覓得先機?勿待得青春已大,無枝可攀之時方覺悔恨才好。
作文點評:
是動若處子,靜如脫兔哦!筆者是專門反著的,而不是筆誤哦!
上一篇:司源《分歧的路》敘事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世通《單戀之門 愛之微“孝”》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