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之巔
走在秋日的甬道上,落葉織成一條條錦緞,伴著這離亂的秋風,凄意橫生,我在落木蕭蕭的江畔尋覓那立于高山之巔詩圣的情懷。
子美,我尋著秋的氣息,來到你那草堂一側,呆呆的佇立在那里,一切是如此的祥和,鳥鳴蟲語,雨露草香。我靜靜的望著,眼前又仿佛出現了一個身著破舊衣衫,哀愁遍布那張瘦臉,怨恨與無奈充盈著淚眼的你。一柱杖,伴著那沉重的腳步,一聲聲的嘆息不僅是對大地的叩問,對自己飽經凄苦的慨嘆,更是你對國家興亡的憂慮。流亡梓、閬二州、滯留云安、遷夔州、轉江陵、達岳陽,漂泊不定,伴著陣陣秋風,以《秋興八首》來怒吼人生的不公,恨時光無情,白發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又有誰解其中味呢?你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被苦難所欺,甚至不曾抓住盛唐最后一縷余光,被離亂的秋風拋棄在那高山之巔,這時你可以將歇了,默默地酌一杯香茗,獨品那“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的愁苦。
子美,我不禁惋惜,上天親手塑造了才華橫溢的你,卻又為何讓你含悲離世?既然你身懷不俗的氣質,又為何急忙地拋棄這亂世,又或者是亂世匆匆地離棄了你。或許吧,你是天中的一抹祥云來品味著人世的凄苦、或是仙人的一塊寶玉來飽受這戰火的洗禮、亦是暗夜中的一束亮光來拯救這搖搖欲墜的文壇……你的淚眼早已看盡了“烽火連三月”,看透了人世的滄桑與苦難,不經意間,你仰天長嘯:“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憂民之情,由心而生;又從你早年的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直至人生盡頭“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拳拳之心,永遠那樣執著,“一飯不忘君”忠君愛國之心從未改變。也許這二者便是你憂國憂民之大境界的體現,這又將你推向高山之巔,在那里你將靜靜地看著這盛世下的凄涼,用雙眼去擁抱君國、民生,也許你會真正地看到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景象。
子美,當你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沖向天邊的是你那廣闊的心胸、豁達的襟懷、高遠的志向,飲酒三杯,雖無李白那“酒入豪腸,三分嘯劍氣,七分釀月光,繡口一吐半盛唐”的狂放,但你此刻在高山之巔的颯爽英姿卻早已折服眾人,一覽群山是何等瀟灑。是啊,男兒若無凌云志,定愧今生。此時的秋意也很難拂去你那自信的豪爽,微微一笑,你便是那天地的雙眸。“去留無意看天去云卷云舒”一腔熱血,滿腹豪情讓你去屹立于高山之巔,一詩換一酒,一詞換一城。
長長的流浪,無邊漫漫的河流水聲,濤涌,這一切與你那情懷,傳奇的志向交織在一起,難舍難解。
寂寞是秋的清愁,遼遠是海的相思。子美,縱然細雨蒙蒙,落葉飄飄,你依舊佇立在高山之巔,讓世人敬仰萬千。
作文點評:
作者行文氣勢恢宏,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來,令人感慨。
第二人稱拉進距離,使人感同身受。文章重在抒情,但既然寫杜甫的性格,最好在開頭點明,這樣看的更明了并明確表明你對杜甫不同性格的看法,以顯己志。末尾“寂寞,,,”一句 無用,改一下最好
還好還好,,,,,,。
言過了,謝謝朋友們!
優評。第二人稱視角,抒發了對杜甫才情的贊賞和仰慕,表現了杜甫的才華橫溢,詩情豪邁與沉郁并存。
寫的真好,男神,贊一個
杜甫,是一個傷感的詩人。生于亂世又憂國憂民的情懷更鑄就他傷感的人生。作者通過自己的筆墨不僅詮釋了他的傷感,更體現出了他那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站在高山之巔的豪邁大氣。文筆不錯,望能繼續努力。
本人不才,各位走過路過捧個場,點個贊,給個優評,曾某感激不盡,謝謝!
上一篇:樊雅淇《高山之巔》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許小歌《一條街道 兩種人生》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