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毫不吝嗇地把自己漂亮的余輝灑給小山下的良田上,淡淡的紅光中若有若無地現出一幅春耕圖——一頭忠實的老牛駕著犁在農人的吆喝下,在腳下的土地上繪制著一幅美妙的圖畫。
去年,我回爺爺家小住了幾天。可是,剛回村就碰上了我一向不大喜歡的牛。說來還有一段可笑的往事: 在我小時候,爸爸帶我和妹妹回鄉探親。由于妹妹的無知,在村口挑逗了一頭小牛,被它的母親用犄角頂出了老遠。妹妹只是擦破了點皮,可還是哭了好久。看著心愛的妹妹,我對牛好生氣。后來爺爺告訴我,它并無惡意,只是為了保護小牛。于是我在心里原諒了它,可感情上還是疙疙瘩瘩的,不大舒服。
回村第二天,爺爺要帶我下地去。一出門,便下起了毛毛細雨。我滿以為爺爺不牽牛了,可沒想到恰恰相反。我心里不高興,可嘴上卻說:“爺爺,雨待會兒估計還會大的,別把牛牽去了吧!”爺爺看了牛一眼,笑笑說:“沒啥,這牛為人勤勤懇懇地勞動,不管是風里雨里,你讓它干它就干。而且牛不像馬,牛勁大,晚上省喂,不照料也行。”說完,深情地摸著黃牛那油亮的毛,陷入沉思。我輕輕地走過去摸摸它的脊梁。我想,在地里,牛應著爺爺的吆喝,在腳下的土地上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耕作。它向人索取的是那么少,奉獻給人的又是那么多。這黃牛是多么可親,多么可愛呀!
休息的時候,爺爺給我講了一個牛的故事: 在那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里,我們村的老鄉們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日軍的侵略。白天,他們種莊稼,打鬼子;晚上,他們便偎依在一起,與牛一起擠在山洞里。牛,成了他們唯一的財產。可是有一天,當大家抗敵歸來后,面前的慘象把大家驚呆了。原來漢奸領著幾個鬼子洗劫了山洞: 滿地是血,幾件破碎衣服,還有兩具日軍尸體。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具尸體上有幾個被牛的犄角頂穿的窟窿。而那只牛竟然只剩下了一條血淋淋的尾巴。這兒顯然發生了一場人牛大戰。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起那條斷了的牛尾,流下了一行辛酸的淚。一向堅強的老鄉們也哭了。
說到這兒,爺爺的眼圈紅了。牛,這令人敬佩的生靈,它用自己的無私的奉獻換取人類金燦燦的秋天。它也懂得愛憎分明,勇敢反抗野蠻的侵略者!
這天夜里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我牽著爺爺的那頭老牛,老牛對我很親昵,用舌頭舔我的手……
(要穎娟)
【評點】
本文記敘牛的故事,抒寫對牛的感情變化。先寫對牛并無好感,原因是牛曾頂傷過妹妹。聽了爺爺的解釋,雖然原諒它,但仍疙疙瘩瘩,感情真切。正由于疙疙瘩瘩,自然不愿與牛為伍。爺爺對牛的深情,終于感動了“我”,開始覺得牛可愛。爺爺講了一個牛的故事,進而使“我”感受到牛的可敬。感情變化寫得自然清楚。
把爺爺的“鄉土教育”,民間傳說故事,寫入自己的作文,是很有意義的。
上一篇:《我和家鄉的黃泥》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我第一次放牛》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