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平最頭疼的便是上商店買東西。因為那些服務員的冷言冷語,實在不敢領教。不久前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去買衣服,那位徐娘半老的售貨員臉拉得老長,我有些望而生畏,眼睜睜地看著她“干脆利落”地把顧客一一打發走。人快走光了,我硬著頭皮走上前,一個“同志”剛到嘴邊,我又咽了回去,因為我這樣子似乎小了點兒,夠不上同志。狠了狠心,我盡量把面部肌肉放松,叫了一聲“阿姨”,然后我說讓她給我拿件上衣。她當時似乎有點兒驚訝,又有點兒尷尬的樣子,臉色也不那么難看了。我拿著那件衣服看了看,并不大滿意,卻又怕那位售貨員不耐煩,正要掏錢付帳,她卻說:“不再挑幾件嗎?這件顏色不太好,樣式也老了點兒。”
我簡直有些受寵若驚,感激地沖她笑了笑,再仔細地看了一會,終于選中了一件不錯的。我這時好奇心起,得寸進尺地笑著問:“我能不能試一下?”回答是肯定的。我試后,有些小,于是又換了件較大號的。她在我這啰嗦的買衣服過程中,臉上并沒有表現出厭惡、不耐煩的樣子,始終好聲好氣,大概因為我一直帶著笑,禮貌地甚至是畢恭畢敬地對她說話吧!
結了賬,回家的路上,我心情十分好,不僅僅是買東西沒遭橫眉冷對,而是忽然發現一件被人們忽視的處世之道: 愛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給予。人們總是埋怨別人對自己不熱情、不關心,怎么從沒去注意過自己對待別人時臉上是否帶著誠懇的、溫柔的微笑呢?
這件事給了我啟迪,使我懂得了如何愛別人,如何得到愛。正像那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不是嗎?
(山西省一考生)
【評點】
這是山西省高中、中專統一招生考試優秀答卷。
這篇作文有兩個特點: 一是就“這件事”發表的議論,開掘較深,提出了一個被人們忽視的處世之道:“愛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給予”;提出了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人們在埋怨別人對自己不熱情不關心時,是不是應該想想自己對待別人是否有誠意,是否和善?二是寓議于敘。根據考題以敘為主的要求,敘事較具體,并與后面的議論貫通,具體地寫出了“我”“一直帶著笑,禮貌地甚至是畢恭畢敬地”對待售貨員,終于贏得了售貨員耐心的、好聲好氣的服務。
上一篇:《給我教益的一件事》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記我學作文中的一件事》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