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長大的男人:想做一個“彼得·潘”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曾有一部名著《鐵皮鼓》,其中的男主角奧斯卡在一次意外事故后,便拒絕長大,拒絕進入成年男人的世界。就像是彼得·潘一樣,永遠都是一個少年,永遠都想要獲得快樂,從而遠離成人世界的恐慌和無奈。“彼得·潘綜合征”指的就是男人的這種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永遠都是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從而無法適應成年男性的社會角色。所以,女人要明白:其實在很多男人的心靈深處,他們或多或少地都希望永遠處在被父母呵護的少年時代。
為什么男人不想長大呢?
因為長大后,許多“可怕”的事情會發生,這就抵消了更多長大后的“好處”。這些長大成年的“壞處”在男人尚未成年之前,就已經悄悄地進入他們的心里。在男孩子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黃金時期,這些信息會被掩蓋、淡化或忽視,而擱置在內心的某處小角落里。不過,這些信息有如樹木的幼苗,隨著時光的流逝,會漸漸長大,而且這些大樹形成的陰影,會在某些男人的身上產生較嚴重的負面作用,而使他們表現出渴望回到童年的退化行為。在某些男人身上,這種陰影會因為生存壓力和家庭的責任感等因素的抑制而加劇。它存留在男人的心里,變成了秘密。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講,人的心理和身體在生命進程中既表現出連續性,又表現出發展的階段性。所以,兒童時期的經歷和想法必定會在男人的成長中印下烙印。就像拒絕長大的男人,他們獲取“長大是可怕的”這種信息的來源,主要還是家庭。當掙錢養家的父母經常念叨著“你要懂事,看你爸爸,賺錢養家多辛苦”時,男孩子在感佩父親之余,對于“一家之主”或“父親”這種“責任擔當者”的角色,也產生了隱約的憂慮、害怕和無力感。男人在家庭中這種責無旁貸的崇高地位,其實也意味著一份沉重的責任和終生的束縛。不能扮演這種角色的男人,不但會在家庭和社會中失去尊嚴,更會被冠上“無能者”和“失敗者”的名稱。只要是男人,這種巨大的責任和沉重的壓力遲早會從父親身上轉移到他的肩上。但是,只要他不長大,這些責任和承諾,就可以由別人來承擔。
所以,女人要明白和了解男人身上所負擔的壓力,和他們身為一個普通人的不想面對壓力和生存困境的心理愿望。女人更要懂得對待一個男人時,要把他們當做是孩子,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要知道,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戀母情結,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女人能包容和理解他們。因為男人在社會和成人世界中被添加了太多的擔子,所以,聰明的女人懂得適當地為男人創造出一個“夢幻島”,讓他們能在你的懷中變成夢想中的“彼得·潘”。女人所追求的幸福,其實就是成為“彼得·潘”的“溫蒂”呀!
上一篇:不做“廣場動物”:職場不可隨意訴苦
下一篇:為自己和家人買份保險:“控制錯覺”說人生是可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