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知足,而是不思進取
生活中,我們常說:“知足常樂。”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不知足。實際上,人類自身的需求是很低的,遠遠低于欲望。房子再怎么大,也只能住一間;衣服再高貴,身上也只能穿一套;汽車再多,也只能開一輛在街上跑。能夠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能夠活得更加從容一點、豁達一點。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人卻曲解了“知足”的真正含義,我們倡導在物質生活上知足,倡導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是啊,生命是一個過程。怎么享受生命這個過程呢?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事情上。懂得享受人生的人是淡定的,但他們絕不是看破紅塵、不思進取,這是經過歲月磨礪后的沉穩含蓄,看淡世俗名利。
有一個年輕人看破紅塵了,每天什么都不干,就是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有一個智者問他:“年輕人,這么大好的時光,你怎么不去賺錢?”年輕人說:“沒意思,賺了錢還得花。”智者又問:“你怎么不結婚?”年輕人說:“沒意思,弄不好還得離婚。”智者說:“你怎么不交朋友?”年輕人說:“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智者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干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智者于是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年輕人幡然醒悟。
這就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然而,我們生活的周圍,為了彰顯自己超然于物外,他們寧愿獨處,不交朋友,甚至逃避社會競爭,他們以“自我中心”與“被動”,等著別人先關心自己,建立關系。事實上,久而久之,他們便真的失去了與人競爭的能力,失去了朋友,內心世界也真的孤獨了。其實,在喧囂的人世間,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只要靜下心來,堅定自己的信念,而不是給自己找借口逃避,因此,從現在起,不妨大膽地走出自我限定的世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與其生活在既不勝利也不失敗的黯淡陰郁的心情里,成為既不知歡樂也不知悲傷的懦夫,倒不如不惜失敗,大膽地向目標挑戰!”他這句話是要鼓勵我們勇于改變安穩的現狀、敢于冒險。事實上,我們也發現,洛克菲勒本人就是個野心勃勃的人。
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總裁,該公司資產100萬美元。洛克菲勒放言,“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和制桶業務都要歸標準石油公司。”公司主要負責人不領工資,只從股票升值和紅利部分中提成。“不領工資只分紅”這個制度創新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美國企業。洛克菲勒堅信:“一個人往往進入只有一件事可做的局面,并無供選擇的余地。他想逃,可是無路可逃。因此他只有順著眼前唯一的道路朝前走,而人們稱它為勇氣。”
的確,人生的旅途中,不敢冒險的人、不敢真正跨出第一步的人最終的結果只能使自己在給自己限定的舞臺越來越渺小。沒有舞臺的演員就像被繳械的軍人,被剝奪了筆的畫家,成功離他就越來越遠。
因此,生活中的人們,摒棄知足常樂的借口,培養自己進取和冒險的精神吧。對此,你可以這樣鍛煉自己。
1.克服恐懼
做曾經不敢做的事,本身就是克服恐懼的過程。如果你退縮、不敢嘗試,那么,下次你還是不敢,你永遠都做不成。只要你下定決心、勇于嘗試,那么,這就證明你已經進步了。在不遠的將來,即使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你的勇氣一定會幫你獲得成功。
2.為自己擬定一份“戰書”
向自己不敢做的事“下戰書”就是拿過去不敢做的事、曾經畏懼的事情“開刀”,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懼,掃除心里的“精神垃圾”,樹立起信心。
也許你還有很多過去不敢做的事,那就列個困難清單逐個給它們下“戰書”,只要做到每天有突破、有進步,總有一天你會把所有的“不敢做”都變成“不,敢做”,那么膽小怯懦的“舊你”就成為自信勇敢的“新你”了,成功就會向你招手。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是那些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險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能成功,要鼓起勇氣,嘗試第一步,這才是真正的勇者。
上一篇:主宰命運,選擇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下一篇:你快樂,婚姻也會變得快樂